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无黄疸对照组,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每组15例。其中黄疸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黄疸组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明显大于非黄疸对照组,但黄疸轻,中,重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胆红素水平与延长的苏醒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对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多静脉镇痛(PC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方法 150例肝脏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术后行曲马多静脉镇痛(PCIA).Ⅰ组不用托烷司琼;Ⅱ组术毕静注5 mg 托烷司琼;Ⅲ组术毕静注2.5 mg 托烷司琼,PCA 泵内加托烷司琼2.5 mg;Ⅳ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5mg;Ⅴ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10 mg.观察术后2、24、48 h 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Ⅱ组~Ⅴ组和Ⅰ组比较, 2、24 h 和48 h 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Ⅴ组和Ⅱ组比较,术后48 h 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都能显著地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多静脉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加入PCA泵内持续泵入,48h时的止吐效果要好于术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23.
两例恶性高热患者抢救成败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临床罕见,但病情险恶的家族性遗传性应激综合征,病死率高达60%~80%。我院2001年4月16日与5月7日发生2例MH,病程典型,诊断明确,2例患者一死一生,比较两次抢救过程之得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隔42d在40%O2下吸入1%氟烷4h,共3次,对照组,每隔42d吸入40%O24h,共3次,两组在最后一次吸入后21d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组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3d,终止培养前18h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Kup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结果:氟烷诱导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而未吸氟烷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均无促增殖作用,Kupffer细胞数目与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相关性(r=0.9950),用TFA抗原致敏的Kupffer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作用更强,脾脏巨噬细胞不能增加TFA-GSA抗原促进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Kupffer细胞是氟烷性肝炎免疫机制中重要的抗原递呈作用。能明显促进机体免疫应答,其抗原递呈作用受MHC限制。  相似文献   
25.
苗青  缪雪蓉  陆智杰  俞卫锋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330-333,F0004
目的观察丙泊酚单次麻醉对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海马NMDA受体NR2A亚基的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丙泊酚组(n=15)和对照组(n=15)。给予丙泊酚50mg/kg腹腔注射作为诱导剂量,待翻正反应消失后在腹腔追加50mg/kg丙泊酚加深麻醉。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待翻正反应恢复12h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价丙泊酚对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同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NMDA受体NR2A亚基的表达变化。结果丙泊酚组平均学习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P<0.05),丙泊酚组NMDA受体NR2A亚基的表达增加。结论丙泊酚单次麻醉后成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这种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可能和NMDA受体NR2A亚基的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2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14例)和缺血预处理(IPC)组(切肝前对第1肝门实施10 min缺血及10 min再灌注,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第1、3、7天的ICG清除率(ICGK),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IPC组在术后第1、3、7天的血清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IPC组在术后第1天的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同一时间点ICGK、TBIL、TBA、AL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CG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评价HIRI。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基于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培训课程在麻醉科临床模拟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至2017年某大学麻醉学专业20名大三学员纳入研究,共设置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置管3项模拟操作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自信心、操作知识及操作技能分别通过Likert量表、多选题测试和教员评分等指标评估教学效果。运用SPSS 16.0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培训前后自信心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知识测试和操作评分。结果 学员对3项操作的自信心、知识掌握和操作评分在培训后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提升幅度最高[(7.55±2.40) vs. (15.55±1.84),P<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学习,对此次培训的课程体验感到满意。结论 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临床模拟操作培训能帮助学员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要点,并促进操作技能教学的个体化和规范化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8.
美军战伤救治中的疼痛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由于美军医疗技术和装备的升级,以及伤员快速撤离流程的优化,战争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随着战争伤员生存率的显著提升,战伤救治中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也相应增加。美军在五级战伤救治体系中实施疼痛的分级管理策略,这对我军战伤救治中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美军在伤员救治体系中的疼痛管理作一综述,对治疗药物和方案的利弊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美军方案对我军今后疼痛管理改进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血浆代用品羟乙基淀粉(130/0.4)文诺芳汀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中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术后第6、7、8天尾静脉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6ml(6%HES组),对照组输等体积的生理盐水(0,9%NS组),分别抽血测定胆红索、转氨酶(AUF)和肌酐(Cr)浓度。结果输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后血清胆红索水平持续降低,与输入生理盐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均没有影响血清转氨酶和肌酐的水平。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文诺芳汀可减轻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中血清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手术技巧,为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配对后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2例,7d生存率88.5%,7例长期存活大于100d。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免疫及器官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