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用SD大鼠趾长屈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L一粘附素单抗LAM1—116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被均分为2组:LAM1—116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只大鼠的一侧趾长屈肌作为正常对照,另外一侧进行 3 h缺血 4 h再灌注。结果:LAM1— 116组实验侧的髓过氧化物酶为正常的2倍(2.3±2.2),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为正常的28倍(27.5±11.7)(P<0.001);LAM1—116组的湿重比(1.10± 0.10)、疲劳肌力(77. 1%±12.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1. 23± 0. 10和 49. 7%± 9 .3%)明显改善(P< 0.05);组织学上,LAM1—116组的中性粒细胞局部浸润显著减少,水肿减轻。结论:通过 L-粘附素单克隆抗体 LAM1— 116阻断 L-粘附素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性粒细胞在再灌注肌肉中的浸润,防止组织水肿,从而改善肌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两切口微创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切口微创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间的3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两切口微创全髋组15个、常规全髋置换组15个.比较两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与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切口微创全髋手术切口分别为3.6(3.0~4.5)cm、5.7(5.4~6.5)cm,常规手术组12.0(9.0~14.0)cm,P<0.05.两切口微创组与常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0(80~220)min、80(60~150)min,760 mL、650 mL,P<0.05,但所需输血量没有差异.两切口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比,具有手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双下肢不等长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手术不切断髋关节周围肌肉,创伤小,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技术难度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开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分块切除23例,整块切除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4.8~7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1500~5000ml,平均2705ml,术中输血量平均1769ml,术后随访6~6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例,8例肿瘤复发,骨水泥陷入椎体和移位各1例;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6.5~8h,平均7.3h,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平均1678ml,术中输血量平均1087ml,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除1例钛网轻度移位外,余内固定可靠。两组术后VAS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VA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32例患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整块切除法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局部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分块切除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细胞表面热休克蛋白90(HsPgo)在高侵袭性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膜蛋白生物素标记法,检测HSPgO在PC3细胞表面的表达;采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局部黏着斑激酶(FAK)、c-Src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两者相互作用的变化;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FAK蛋白表达,应用抑制剂PP2抑制Src激酶活性,观察细胞FAK/Src信号通路及其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PC3细胞表面表达HSP00.HSPg0特异性抗体可显著降低PC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且伴有FAK tyr 397、576、577、925及c-Src tyr 416磷酸化水平的显著下降,以及FAK与c-Src蛋白相互结合的明显减弱.经小分子干扰RNA(siRNA)有效干扰FAK表达,或采用PP2抑制Src激酶活性,均可显著抑制PC3细胞的侵袭性,但同时联合应用抗HSPg0抗体,未有协同作用.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C3细胞经抗HSPg0抗体作用后,穿膜细胞数为(39.57 4±7.54)个,而对照组和lgG对照组分别为(105.70±12.16)个和(110.60 4±11.6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细胞表面HSP90可经FAK/c-Src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提示其可能是潜在的对肿瘤转移实施防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5.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可累及整个关节。软骨下骨作为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O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A中软骨下骨变化的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OA中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OPG/RANKL/RANK系统、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脂代谢等因素对软骨下骨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OA中软骨下骨变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感染的占位器的简易制作方法。方法  选用手术室常用的球形冲洗器球囊,体内制作塑形TKA后感染占位器。结果  球形冲洗器球囊易于修剪塑形,制作的占位器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良好。结论  利用球形冲洗器球囊体内制作占位器是一种简易、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在静脉麻醉下被动手法锻炼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僵硬效果和经验。方法 2001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于术后活动范围小于70°,行膝关节初次置换和翻修的患者19例,于静脉麻醉下行手法被动整复,分别于术后1周,3周,6周门诊随访。结果 19患者中18例获得整复后第6周门诊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为-2°(伸)~93°(屈),平均87°,合并膝关节血肿3例,无骨折、韧带断裂病例。结论静脉麻醉下被动运动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因功能康复不足导致的关节僵硬有效措施;静脉麻醉具有快捷、毋须椎管穿刺特点;注意操作过程的手法力度和循序渐进,防止骨折、韧带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3例29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例3髋,女20例26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单髋17例,双髋6例。Crowe分型:Ⅱ型17例20髋,Ⅲ型6例9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9±0.8)cm,术前Harris评分为(43.6±13.8)分。术中3例4髋采用标准THA,其余患者在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6年。术后12个月X线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0.9±0.2)cm,Harris评分为(86.3±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结论CroweⅡ、Ⅲ型DDH行THA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并增加骨盆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自体神经移植虽然是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却由于受到取材的限制,组织工程神经因而成为最好的替代选择。组织工程神经控释系统是通过载有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在局部持续不断释放生长因子,在损伤局部形成促进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目前组织工程神经控释系统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材料和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寻找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控释生长因子,达到最好的神经修复效果,是组织工程神经控释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主要探讨近年来一些组织工程神经控释材料在应用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的新进展,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控释原理进行创新性的分类。 关键词:组织工程神经;药物控释;药物控释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一组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这种异常导致股骨近端和髋臼间的撞击,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和内旋受限。目前国外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