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梁龙  银河  朱立国  杨克新 《骨科》2019,10(2):154-157
目的 通过报道1例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囊肿并通过文献回顾,提高对腰椎间盘囊肿的认识,同时为临床应用本方法治疗腰椎间盘囊肿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1例腰椎间盘囊肿行椎间孔内窥镜治疗,通过术后病人症状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应用影像学资料评估囊肿是否被清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本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结果 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术后MRI明确囊肿摘除彻底,病理结果与诊断相符。结论 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囊肿创伤小、见效快,优势明显,但仍需大量高质量、高循证等级研究来提供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52.
经电切镜外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河 《广西医学》2008,30(7):1080-1081
为探讨膀胱结石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采用经电切镜外鞘途径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3例中男50例,女3例。年龄22~73岁,平均56.3岁。病程2个月至5年。单纯膀胱结石38例,并发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53.
为系统分类并评价现存脊髓型颈椎病(CSM)动物模型的模式动物、造模方法,以期为CSM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CSM动物实验的权威杂志期刊,以动物模型质量评价的六大原则为依据,系统总结并评价当前CSM动物模型的现状。笔者发现当前构建CSM动物模型的模式动物种类较多、造模方法多样,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基于前期基础不断探索和优化当前CSM动物模型,以期构建一种理想的CSM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4.
魏戌  韩涛  孙凯  陈忻  银河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21-4426
以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膝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是骨伤科临床治疗优势病种。中药、手法、针灸、传统功能锻炼等是中医常用的特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预防疾病复发。目前,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存在临床疗效评价欠规范、临床生物样本库应用不够、中医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不足、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匮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中医药防治该类疾病应遵循“证据为重、中西共识”的原则开展临床研究,规范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并构建临床生物样本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中医关键技术装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协同攻关组织模式,完善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证据,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5.
背景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压迫脊髓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脊髓急性损伤在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方面存在差异,中医药治疗退行性CSM有着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脊髓慢性压迫相关的治疗机制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益肾养髓方对脊髓慢性压迫大鼠脊髓(C5~7)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及NGF的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益肾养髓方促进CSM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9年1月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96只,其中72只大鼠采用吸水膨胀材料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水凝胶(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提供)压迫脊髓的方法进行造模,余24只大鼠假手术(假手术组)。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中药高浓度组(n=16)、中药中浓度组(n=16)、中药低浓度组(n=16)。中药灌胃的各组按照对应浓度进行灌胃(大鼠灌胃给药剂量采用体表面积系数换算系数6.3计算,高浓度为16.74 g•kg-1•d-1、中浓度为8.37 g•kg-1•d-1、低浓度为4.19 g•kg-1•d-1),药液浓缩后以1 ml/100 g体积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服等量(1 ml/100 g)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分别于术后2、4、6、8、10周时,评价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指数评分(BBB评分);术后2、6、10周时,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的尼氏体分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法检测大鼠脊髓营养因子NGF、NT3、GDNF的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GF脊髓前角区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1)术后2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4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8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BBB评分低于中药高、中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BBB评分高于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2)术后2周,假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正常,可见大量虎斑状尼氏体,丰富饱满;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细小,形态为圆形,分布稀疏,胞内尼氏体溶解减少甚至消失;在术后6、10周时,中药高、中浓度组神经元虽有一定程度损伤,但细胞形态丰满、可见细胞内虎斑状尼氏体;中药低浓度组可见少量空泡,神经元细胞分布略稀疏,单个细胞内尼氏体数目比中药高、中浓度组含量少。术后2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P<0.05)。术后6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中浓度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中药低浓度组(P<0.05)。术后10周,假手术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多于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P<0.05),模型组正常神经元数目少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3)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低浓度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NT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浓度组G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中、低浓度组(P<0.05)。(4)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中脊髓前角的神经元细胞NGF染色程度较浅,分布稀疏,中药高、中浓度组大鼠的脊髓前角神经元NGF染色较明显,细胞形态完整。术后6周,中药高浓度组NG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益肾养髓方可能通过增加脊髓中NGF、NT3、GDNF的mRNA表达水平,改善CSM大鼠的四肢运动功能,保护脊髓前角中正常运动神经元,从而达到促进神经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籍证据及辨证规律并评价其证据质量,以期对中医临床循证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以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防治证据,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对每条证据进行评价,并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经典方剂的辨证规律总结。[结果]共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证据197条,其中知识类证据192条,案例类证据5条。共涉及136个方剂,古籍共74本。136个方剂中,20个被评为Ⅰ级证据;55个被评为Ⅱ级证据;61个被评为Ⅲ级证据。辨证分型多以肾虚腰痛(55条)、寒湿腰痛(35条),淤血腰痛(9条)、湿热腰痛(9条)次之。[结论]中药方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籍证据质量不高,中医古籍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探索。古籍证据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中以肾虚腰痛、寒湿腰痛常见,治则治法多为补肾壮阳、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理气止痛、化痰除湿等。  相似文献   
57.
1996年4月,我们曾收治1例左手环指近节,右手环、中指中节绞扼轮综合征患儿,经手术纠正畸形后,功能良好。患儿 男,9岁。出生后即发现左手环指中节,右手中、环指中节分别存在环状束带畸形。局部检查:3指中节均存在环状束带,手指近、远端饱满,远端有轻度淋巴水肿。患指的运动、感觉功能均正常。诊断为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择期在臂丛麻醉下行一期手术,一期解决手指背侧畸形。在环状束带处作多个连续“Z”形切口,深达皮下脂肪。在解除皮肤及其它软组织,包括造成淋巴水肿的纤维化脂肪组织的环状束带畸形后,将各皮瓣按顺序错位后对角缝合,即完成…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铍针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Kellgren-Lawrence分型3、4级)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使用铍针松解1次/周;对照组口服醋氯芬酸肠溶胶囊,1粒/次,2次/d,3周为1个疗程,如果症状在疗程内消失则停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采用VAS及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治疗第1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周后及2次随访时,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ODI分数在前2周无统计学意义,在2次随访时观察组ODI分数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铍针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K-L3、4级)符合微创理念,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及小关节正常功能优点,治疗效果优于口服醋氯芬酸肠溶胶囊,为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痛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59.
评价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VIP,CBM,Clinical Trials.gov数据库,2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纳入符合该研究的身痛逐瘀汤治疗LDH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 Handbook中的偏倚风险工具,最后采用RevMan 5.3进行整合分析。检索共获得604篇文献,通过筛选最终纳入9项研究824例患者,疗程1个月左右,所有研究均在国内开展完成。Meta分析结果显示身痛逐瘀汤加减(RR=1.19,95%CI[1.12,1.26],P<0.0000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对比腰痛宁胶囊(RR=1.10,95%CI[1.02,1.19],P=0.01)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RR=1.26,95%CI[1.11,1.44],P=0.0004);在改善疼痛VAS评分方面,身痛逐瘀汤加减对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MD=-3.70,95%CI[-6.31,-1.09],P=0.005)。此外,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较对照组更少。身痛逐瘀汤加减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适症状,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不良事件发生较少,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及方法学的限制,仍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升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防己黄芪消肿方(FHDP)对Hulth法膝骨关节炎(KOA)大鼠关节滑膜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及滑膜炎情况的干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HDP高、中、低剂量组(29.16、14.58、7.29 g·kg-1)及洛索洛芬钠组(16.2 mg·kg-1)。采用改良Hulth法造KOA大鼠模型。术后6周根据分组给予高、中、低3个剂量的FHDP药液、生理盐水(NS)及洛索洛芬钠药液进行干预,给药2周后处死动物。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滑膜及软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荧光(IF)评估M1/M2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关节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等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Krenn及Mankin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降低Krenn评分(P<0.05,P<0.01),Mank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1/m?(CD38+)显著升高(P<0.01),M2/m?(CD206+)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FHDP高、中、低剂量组可降低M1/m?(P<0.05,P<0.01),各给药组均提高M2/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1/M2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FHDP剂量组M1/M2均显著降低(P<0.01),FHDP高、中剂量组较洛索洛芬钠组M1/M2更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滑膜及软骨中TNF-α、IL-1β、MMP-13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IL-10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降低滑膜中TNF-α、IL-1β水平(P<0.05),对滑膜中MMP-13及IL-10的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均未能影响软骨中各炎症介质的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IL-β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FHDP高剂量组可降低TNF-α水平(P<0.05),各给药组均能升高IL-10水平(P<0.05,P<0.01),各给药组IL-β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防己黄芪消肿方可改善KOA大鼠关节滑膜炎,可通过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影响促炎细胞因子及金属基质蛋白酶的分泌,对M2巨噬细胞极化无明显影响作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失衡是该方缓解滑膜炎症治疗KOA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