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μm),水(pH=7.3,内含三乙胺0.15%,磷酸0.05%)-乙腈(46∶54)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样品经碱化提取分离后用流动相溶解;采用紫外检测,检测波长为223nm。结果本方法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在50~2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咪达唑仑的保留时间为9.60min,其低、中、高(200、500、2000ng.mL-1)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2.11%、90.25%、93.27%,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81%、101.97%、101.58%,日内、日间RSD均〈5.0%。咪达唑仑血浆样品预处理室温放置10h及咪达唑仑标准贮备液于4℃下15d稳定。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快速,稳定,灵敏度高,可满足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的检测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及其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或疑诊冠状动脉疾病者400例,均行CTA冠状动脉检查,其中53例行DSA冠状动脉造影;由2名医生对图像质量评价,采用分级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15节段.结果 CTA显示冠状动脉节段共5 793个,其中评分为4、5分5 691个(98.24%);与DSA比较,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4.33%、特异性为93.75%、敏感性为94.59%.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为0.868.256层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在不同心率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A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可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要节段影像,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特异性、敏感性较好,且不受心率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窝、腹膜后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病灶直径2.5cm至8.4cm不等。颈部1例及左腹股沟区病灶多发,其余单发。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血流丰富。4例CT平扫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可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1例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腹膜后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纵膈及腹膜后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胸锁乳突肌信号比较),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超声、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尤其CT及MRI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4.
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不适,发病时无天旋地转感觉,有视力模糊,在当地医院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头晕头痛症状仍然反复发作。近一个星期以来,患者自觉头晕、头痛症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血性。自发病以来,患者无昏迷,饮食及二便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乳腺X线征象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05例乳腺癌与74例乳腺良性病变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X线摄影中钙化形态与软组织改变对良恶性病变的判断标准,从肯定恶性到肯定良性分为五类。由3位医师使用盲法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病例手术的金标准检验,计算其真阳性率、真阴性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3位医师用所制定钙化与软组织X线表现的标准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平均数为肯定恶性86例,误诊1例;可能恶性22例,误诊7例;不能肯定良恶性者22.3例,其中恶性3.3例,良性19例;可能良性11.3例,误诊1例;肯定良性36.3例,误诊0.3例。经统计学计算真阳性率为80%,真阴性率为99%。ROC曲线提示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乳腺X线显示的钙化与软组织病变表现的类型对良恶性病变诊断具有应用价值。在X线表现不能肯定时,应进一步检查,以避免对恶性肿瘤的漏诊。  相似文献   
26.
27.
郭友  陈曌  郑晓林   《放射学实践》2010,25(6):650-65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胰胆管成像(MRCP)对诊断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6例原位肝移植术(OLT)后排斥反应患者均用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常规扫描、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3D MRA检查,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①形态和信号改变:6例患者均有肝脏体积增大,饱满。仅1例重度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实质信号异常;②血管异常表现:1例急性排斥反应肝左动脉串珠样改变及供体段门静脉明显变细。1例急性排斥反应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而下腔静脉吻合口通畅。其余4例血管无明显异常表现;③胆管异常表现:4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肝内胆管纤细稀疏,1例肝内胆管未显影,1例无明显异常表现。3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中2例肝内胆管分支稀疏并左肝管串珠样改变;1例胆总管胆泥形成而肝内胆管未见扩张。结论: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有一些特征性的血管和胆管MR表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作为一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可以辅助临床诊断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征,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20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并最终经病理学证实.17例患者行CT检查,层厚3mm,层距3mm.MRI检查者为17例,采用T1WI、T2WI、T2WI脂肪抑制等序列扫描.结果: 20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1例,右侧9例;其中精原细胞瘤14例,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6例:包括成熟型囊性畸胎瘤3例、腺瘤样瘤2例、纤维性假瘤1例,这3种良性病变在密度或信号、是否合并钙化及病灶大小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精原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大小、密度、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病灶内是否合并钙化及钙化的形态,对判断病变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应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腹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对160例拟行腹部CT扫描患者随机分成8组(A~H组),每组20例.A组采用120 kV、250 mAs条件进行腹部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应用滤波反投影重建.B~H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 ~70 mAs之间每次间隔30mAs减低扫描条件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图像采用迭代重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并对各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确定等同于A组图像质量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最低剂量组.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腹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的低剂量B~H组主动脉、肝脏、脾脏、胰腺噪声为10.7 ~23.0 HU,B~F组均较常规剂量组A组图像噪声[(13.8~16.8)HU]低,而G、H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A组.B~E组图像平均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图像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为3.1~14.7,B~E组对比噪声比均高于A组(3.4 ~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对比噪声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已低于常规剂量A组.低剂量组B~E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并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组主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减低而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辐射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为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扫描最适低剂量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5%.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低度相关(r2 =0.316),与腹围高度相关(r2 =0.817)结论 迭代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降低35%仍可得到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相当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隐睾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隐睾症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作T1WI、T2WI,并加脂肪抑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6例隐睾(共19枚)呈椭圆形或结节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2WI加抑脂信号最高。所有病例均由MRI正确诊断。结论:MRI对隐睾能准确定位,其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隐睾症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