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妇女胸腰椎骨折及预防骨折再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固肾益精汤(治疗组)及单纯钙剂(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碱性磷酸酶(ALP)、尿HOP/Cr比值及DPD/Cr比值。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患者再骨折率。结果:用固肾益精汤治疗1年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ALP均高于对照组,尿HOP/Cr比值及尿DPD/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再骨折率为3.2%,对照组为1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及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背景女性进入绝经期后,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引起一系列综合征候群,表明绝经后妇女性激素与钙、磷等骨代谢生化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观察补肾壮骨颗粒对绝经早期妇女性激素及钙、磷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双肓法分组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通内科和广州越秀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共同完成,对象为两家医院门诊绝经早期就诊妇女132例.方法将1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补肾壮骨组63例及替代疗法组69例,分别给予补肾壮骨颗粒和尼尔雌醇和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前后行性激素及钙、磷代谢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性激素水平,钙、磷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半年后,补肾壮骨组和替代疗法组雌二醇(E2)(pmol/L)分别为158.71±39.72,189.15±36.71,碱性磷酸酶(μkat/L)分别为1070±136,1119±136,均显著上升(t=2.002~2.712,P<0.05);尿钙/肌酐比值分别为(Ca/Cr)0.14±0.21,0.15±0.23,呈显著下降(t=2.135~2.164,P<0.05),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21,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有类激素作用,使雌激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是防治绝经后性激素紊乱、骨代谢改变的高效、安全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7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桥蛋白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骨代谢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能抵抗切除卵巢引起的骨质流失,而高骨桥蛋白水平是引起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171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71例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变量聚类分析研究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其证候分布规律及规范化证型。同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和周期取消情况。结果:卵巢低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肝郁肾虚、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3种证型。其中肝郁肾虚证患者最多,共75例占43.86%,其次是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共64例占37.43%,脾肾阳虚证患者共19例占11.11%,其他证型13例占7.61%。肾气阴两虚组患者年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气阴两虚组患者获卵数、HCG日E2水平均低于肝郁肾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气阴两虚组患者周期取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卵巢低反应患者临床所出现中医证型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为肝郁肾虚、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其它证型。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年龄、周期取消率可能高于其他证型患者,肾气阴两虚证患者HCG日E2水平和获卵数可能低于其他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75.
李晓昊  林宁  邓伟民  黄海 《广东医学》2011,32(18):2357-2359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颗粒对骨质疏松症雌性大鼠的体重和骨组织计量学的影响,探讨去势后雌性大鼠体重变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58只雌性大鼠被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补肾壮骨颗粒高剂量组和补肾壮骨颗粒低剂量组,采用去势方法造成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连续给药13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及骨组织计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Osteoporosis,OP)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服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 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5-HT浓度下降5.20%、PINP浓度下降12.72%、β-Crosslaps下降26.92%、PTH下降5.42%,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和左侧股骨上端的BMD在治疗后分别增加了0.96%,1.67%,2.91%,1.44%和1.29%,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上端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可以通过调节脾肾功能,减低肠源性5-HT浓度,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中PPAR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妇女患者23例,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测量患者骨密度,根据WHO颁布的诊断标准,BMD T值评分大于-2.5为骨质疏松症,以此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将收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只服用阿法骨化三醇+钙尔奇的基础治疗,实验组阿法骨化三醇+钙尔奇+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3个月后,门诊收集患者血液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收集的血清中PPARγ因子的表达浓度。结果:实验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PPARγ因子的表达浓度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方能够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中PPARγ因子的表达浓度,这说明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8.
79.
郭燕燕  刘泽  刘坚  邓伟民  张亚松  叶竹 《广东医学》2012,33(12):1742-174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82例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 选择体检的382例老年离休干部,按照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70~7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和86~90岁组.体检当天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对标本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2例老年男性的25羟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69.83±34.85)nmol/L,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最低的是86~90岁组,为(67.02±41.4)nmol/L.按照参考值范围,只有70~75岁组的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大于75 nmol/L,其余各组平均水平小于75 nmol/L,均属25羟基D相对缺乏.4组之间维生素D充足、相对缺乏、绝对缺乏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382例老年男性的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缺乏,应积极向广大人群宣教,使广大人群认识到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个体化黄体支持方案在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应用及对IV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标准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超促排卵IVF-ET 382周期临床资料,根据HCG日雌激素水平给予3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A组82例,hCG日血清雌激素(E2)值≤4 000 pmol/L,在取卵第2天开始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20 mg/d (部分联合2 000 IU HCG,每3天1次)到验孕日;B组153例,HCG日4 000 pmol/L< E2 <8 000 pmol/L,取卵后第2天开始给予肌肉注射40 mg/d 黄体酮到验孕日;C组147例,HCG日血清E2值≥8 000 pmol/L,在取卵后第2天开始给予肌肉注射60 mg/d 黄体酮到验孕日.结果 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Gn用药量、移植胚胎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P)水平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3组ET日、种植窗期的雌、孕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ET日及种植窗期的E2/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29.38%、31.07%、30.67%和42.68%、47.06%、4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与获卵数有关而与妊娠结局无关;个体化黄体支持有助于维持黄体期雌激素、孕激素平衡,有利于减少黄体酮剂量而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