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578篇
预防医学   271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24篇
  2篇
中国医学   33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73.
目的探讨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5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新型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发现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与血小板相关因子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双吲哚化合物FGFC1和单吲哚化合物FGFC2作用于血小板的异同。方法:从新鲜兔血收集血小板,调整反应体系血小板密度,以乙酰水杨酸为阳性对照,采用微量比浊法分析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生理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FGFC1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42.58%±1.7%和47.82%±2.18%;FGFC2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0.12%±1.02%、45.28%±1.09%和50.28%±2.12%。FGFC1与FGFC2均能提升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且FGFC2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血栓素A2含量。结论: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1通过影响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2可能通过不止一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吲哚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后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Ⅰ80岁,ASAⅠ级,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均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1.5Ⅱ级,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均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1.52.0 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4.02.0 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4.06.0 ml·kg-1·h-1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R组手术开始后,泵注瑞芬太尼初始速率为0.16.0 ml·kg-1·h-1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R组手术开始后,泵注瑞芬太尼初始速率为0.10.2μg·kg-1·min-1,每2 min增加0.1μg·kg-1·min-1,直到MAP降至650.2μg·kg-1·min-1,每2 min增加0.1μg·kg-1·min-1,直到MAP降至6570 mmHg,术毕停止降压。C组不行控制性降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70 mmHg,术毕停止降压。C组不行控制性降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镇痛。于术前1 d,术后4 d由一名不知分组的研究者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前后比较减少2分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于血压稳定后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 min(T1)(R组在相应时间点)和术后30 min(T2)同步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两组共有13例术后4 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R组6例(20.0%),C组7例(23.3%)。R组在降压后Da-jvO2和CERO2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CaO2、CjvO2、Da-jvO2和CER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并不增加POCD的发生率,对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该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5),HCV治愈组SIRT1、P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 144、6. 594,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治愈组和HCV组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01),p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5),HCV组和HCV治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IL-6、TNFα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20、6. 337,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外周血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HCV治愈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与HCV组相比,HCV治愈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07)。结论 HC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衰老,经DAA治疗后衰老缓解,CD8+T淋巴细胞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形成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探讨细菌生物膜在细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形成的细菌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A、B、C、D、E 5组,其中A组为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于成熟的细菌生物膜,B组为其细菌对照组,C组为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于未成熟的细菌生物膜,D组为C组的细菌对照组,E组细菌生物膜未做任何处理。培养完成后对培养物进行处理,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计数A、B、C、D、E 5组形成的菌落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A、B、C、D、E各组之间菌落计数的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菌落数与B、D、E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D、E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E组菌落数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这为深入研究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79.
背景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结果是引起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后果严重.寻控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生物标志物对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有高通量筛选优势,可用于分离和鉴定脓毒症患者体液、细胞等内的差异蛋白质. 目的 综述蛋白质组学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为其在脓毒症中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总结蛋白质组学在探究脓毒症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趋向 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仍存在缺点,但其自身优势有助于为脓毒症的防治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经会阴三维超声对阴道分娩者产后盆底生物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头胎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另选择40例未育女性作为未育组。观察组实行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实行自然恢复。对三组实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三组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的盆膈裂孔、盆膈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未育组直接检查)。结果对照组产后6、14周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三项数值与未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6周与产后14周三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周三项数值与产后14周、未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期三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会损害产妇盆底结构,实行盆底电刺激治疗可以减轻分娩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