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笔者收治1例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大出血,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17岁。因摔伤致左髋肿痛、畸形、活动障碍2d入院,既往无溃疡病史。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左下肢短缩1cm,左髋压痛、纵向叩击痛明显,左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活动均受限。X线片显示:左股骨颈皮质中断,见清晰骨折线,骨折远端向上移位。入院诊断:左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入院后行血浆碳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血小板等术前检查均正常,并在腰椎麻醉下行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髂骨膜移植术。术后行抗生素及…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MIS-TLIF术,观察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 15个月,平均8.8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4.3±0.8)cm,术中出血量(184.4 ±45.4)ml,手术时间(162.6±35.2) min,术后卧床时间(5.3±2.4)d.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7例(8.75%),其中切口感染1例,硬膜囊撕裂2例,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欠佳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 <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3.
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结核28例,其中累及1个椎体5例,2个椎体22例,3个椎体1例。对该组患者行椎体大部切除,撑开复位后行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置换、前路椎体钉棒系统邻近椎节固定,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柱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7个月,局部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达到骨性愈合,后凸畸形基本矫正。结论胸腰椎结核行人工椎体置换,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44.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5.
46.
〔摘 要〕 目的:观察壮筋养血汤加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莆田医疗区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98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PVP 术后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壮筋养血汤加减治疗,5 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 证候积分、L2 ~ L4 骨密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 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VP 术后联合服用壮筋补血汤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腰背痛症状,有助于提高 受损椎体的骨密度,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各类型继发脑内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脑伤术后继发脑内出血的发生部位,与脑挫裂伤的关系。结果:根据GOS标准:良好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颅脑伤术后发生意识恶化及减压窗外膨明显且张力较高应考虑继发脑内出血的形成,并及时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8.
三尖瓣切开技术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右房、三尖瓣径路采用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是否会加重三尖瓣术后反流。方法将9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分为治疗组TVD组(n=32)与对照组非TVD组(n=60),术后用心脏彩超测量两组的三尖瓣的反流量(TI)及室间隔残余分流(RS)。结果TVD组与非TVD组之间年龄、体重、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直接缝合率、TI、RS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VD不会加重术后三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对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该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观测横突间韧带厚度、前后方血管分布规律、腰神经前支与矢状面夹角、椎弓峡部侧缘及横突基底部副突处距腰神经前支距离。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其中7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5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联合经椎管内手术入路治疗。[结果]L3~S1横突间韧带厚度为0.6~1.3 mm;腰节段动脉前支及其伴行静脉90%以上位于横突间韧带腹侧上1/2处,横突间韧带背侧中1/3内侧缘处有一恒定腰节段动脉分支穿出;腰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后与矢状面夹角为18.9°~39.2°;副突及峡部侧缘距腰神经前支距离分别为5.6~8.0 mm、1.7~3.6 mm。12例病人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Nakal分级:优8例,良3例,总优良率91.67%。[结论]横突间韧带为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熟悉其应用解剖对于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0.
青壮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青壮年的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5年来,国内文献开始陆续出现报道,但命名不一,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腰椎椎后缘离断症等等。但其特殊的CT影象学表现及由于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椎管狭窄及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已逐渐为临床学者所认识。本文总结近5年来经手术治疗的青壮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共56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