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 探索建立人工反射弧恢复脊髓圆锥损伤后所致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1例圆锥脊髓损伤(SCI)所致弛缓性膀胱的患者行单侧T11与S2/S3神经前根经移植吻合,经一定时间轴突再生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尿检及排尿情况检测膀胱功能。结果 随访55个月,患者膀胱充盈后可引起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 建立新的人工反射弧能恢复SCI患者排尿功能,实现自控性排尿。  相似文献   
32.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原位修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原位修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掌皮肤的应用解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6例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进行原位修复,具体措施包括吻合撕脱皮肤内浅静脉的远近断端,重建其静脉回流修复手指指动脉以及吻接损伤皮肤的皮神经。结果:4例手掌皮肤完全成活,2例掌心皮肤小部分坏死,经游离移植而愈,手掌外形及功能颇佳。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原位修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能最大限度恢复受伤皮肤的功能,是治疗该类损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通过改良茎突投照方法,探讨茎突综合征在曲面体层摄影全景片的表现.方法收集有相关临床症状者68例经采用曲面体层摄影X线机投照.结果除2例茎突未发育外,一次投照成功率100%.茎突双侧长度≥3 cm(31/68);茎突单侧长度≥3 cm(22/68);茎突向前夹角异常(47/68).茎突发育完整型(44/68);分节型(17/68);发育不良型(5/68);未发育型(2/68).结论口腔曲面体层摄影技术能够在同一张片显示双侧茎突,充分暴露视野,茎突无重叠,病人容易配合,投照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满足X线对诊断茎突综合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抑制剂(SCH772984)对骨癌痛Sprague-Dawley(SD)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RK-P90RSK-Fos信号通路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取鞘内置管后5天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8),包括Sham假手术组和BNP模型组(分别为对照组,SCH772984给药组SCH 0.1组,SCH 1组,SCH 10组)。在造模后第9天,Sham组不给药,BNP模型组鞘内分别给5% DMSO 10μl、SCH772984抑制剂 0.1、1.0、10μg(SCH772984抑制剂溶于10μl 5%的DMSO中)。测定造模前1天、造模后3、6、9、12、15、18天以及给药后1、3、6、9、12、18、24h的机械缩足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PWL)以及2min自发缩足次数。取鞘内置管后5天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其中B1、B2、B3组在造模后第9天,鞘内注射SCH772984抑制剂10μg后分别于1、9、24h取材,M组为模型对照组,鞘内注射5% DMSO后9h取材,S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测定脊髓背角p-ERK、p-p90RSK以及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鞘内注射ERK1/2抑制剂(SCH772984)对骨癌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并且该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鞘内注射ERK1/2抑制剂(SCH772984)10μg可明显减少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ERK-p90RSK-Fos通路可能影响骨癌痛。  相似文献   
36.
组合组织移植在修复手毁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毁损伤及重建手部分功能的疗效。方法:对5例手毁损伤患者,应用带足皮瓣的第二足趾、第二、三足趾,及股前外侧皮瓣、腹直肌皮瓣等组织瓣,组合移植修复手部大面积创面及重建拇手指。结果:所有移植组织均成活,重建后的手功能平均值比术前平均增加40%。结论:组合组织移植具有一期修复手部创面并同时重建手功能的优点,是治疗手毁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7.
关节镜下双臂万向瞄准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自行设计在关节镜下重建膝十字韧带时用于韧带附着点定位的瞄准器,并将该瞄准器应用于临床。方法根据经过球面上任何一点垂直于球面的线均经过球心的基本原理,设计出用于重建十字韧带手术时韧带附着点定位的瞄准器。将其用于关节镜下重建后十字韧带手术12例。结果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12.1个月。12例患者按照Lysholm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9.2分,术后平均92.7分,提高了33.5分。Lachman试验全部转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20°。结论该瞄准器设计合理、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特别是能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进行后十字韧带重建时胫骨附着点的定位,解决了关节镜下后十字韧带重建时胫骨端附着点定位的困难,是理想的关节镜下重建十字韧带时附着点的定位工具。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介绍原位缝合加压敷裹法治疗指尖离断伤.方法 本组32例(32指),手指受伤机制均为锐性损伤,均为指尖平面完全离断,并伴有指骨、指甲及甲床损伤,伤指均无法再植.创面面积:0.3cm×1.3cm~0.5cm×2.0cm.清创后,用5/0无损伤缝线间断原位缝合离断指体,并加压敷裹固定,术后10d拆除加压包,3周创缘拆线.结果 成活29指,成活率90.6%.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与健侧长度基本相等,指尖外形和颜色良好,指甲生长良好,局部无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恢复较好.结论 当指尖离断无法再植时,采用原位缝合加压敷裹修复伤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5例急诊邻双指指端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进行修复.并指后双指指端创面大小3.0 cm×l.2 cm~3.5 cm× 2.0 cm.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皮瓣外观、弹性及手指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前臂尺侧单一穿支微型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修复邻双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部及足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方法 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过程中保留腓肠神经干,经远端筋膜蒂旋转120°~150°修复小腿下部及足部大面积组织缺损30例(其中足背部缺损15例、足踝足背复合缺损4例、足踝足底复合缺损3例、小腿下部及足踝部复合缺损8例).结果 术后随访1~3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患肢足踝部或足底外侧皮肤感觉正常;淀粉-碘试验显示患侧腓肠神经的自主神经功能与健侧相比无显著差异;骨折愈合过程中踝关节主、被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部和足部缺损可避免足踝部或足底外侧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