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性,39岁。因“摔伤后躯体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6h”入院。患者于6h前,采石时从山上摔下,致胸部以下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胸闷。呼吸困难。无昏迷、恶心、呕吐,送往当地医院简单处理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BP50/30mmHg,神志淡漠,头部、胸背部、四肢多处皮肤挫裂伤,右侧胸廓塌陷,扪之有骨擦感,伴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腹部平坦,腹软,叩呈鼓音。在T6-T7水平棘突出现阶梯样畸形伴压痛。神经学检查示双侧剑突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复苏后早期血清糖萼标志物水平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发生CA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超过24 h并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CA后第24小时的血清用以检测血清糖萼标志物水平, 包括硫酸乙酰肝素(HS)、透明质酸(HA)和黏结蛋白聚糖-1(Sdc-1)。按照CA后30 d的脑功能分级(CPC)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CPC=1~2)和功能不良组(CPC=3~5), 以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糖萼标志物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以30 d生存结局重新将患者分组, 即存活组和死亡组, 以Cox回归分析血清糖萼标志物和患者30 d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 其中女31例(43.7%), 男40例(56.3%);年龄(59.0±17.0)岁。与功能良好组(n=22)相比, 功能不良组(n=49)HS和HA水平均更高[HS:2 461.0(1 623.0, 5 492.0)μg/L比1 492.0(914.0, 2 550.0)μg/L, P=0.008;HA:...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od组)、法舒地尔干预组(Fas组),再分为再灌注3h、12h、24h和48h,以及TTC染色组5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ytC蛋白、cas-pase-3的表达,TTC染色测量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百分比。结果①Sham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为0,TTC染色亦未见脑组织梗死;Mod组和Fas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TTC染色亦可见明显的脑组织梗死;但与Mod组相比,Fas组神经功能缺损少、NDS评分低(P〈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②与Sham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Mod组和Fas组大鼠脑组织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其中CytC表达高峰出现在12h,caspase-3表达高峰出现在24h;Fas组和Mod组间比较显示Fas组CytC和caspase-3的表达又显著低于Mod组(P〈0.01)。结论①法舒地尔能减轻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②部分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ytC和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是法舒地尔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近期我院收治的1例因醉酒出现膀胱破裂的急腹痛患者,经积极手术后康复出院.现对其诊断与治疗分析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4岁.入院前1天患者饮白酒约600 ml,饮酒后2 h出现下腹部疼痛,伴排尿困难.否认有外伤史.当地医院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抗炎、补液治疗,但腹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遂转入我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体温37.6℃,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80 次/min,神清,痛苦貌,心肺体检未见异常体征.腹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叩诊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肠鸣音8次/min.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不凝液体.辅助检查:尿常规显示:隐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38;血淀粉酶77 U/L,腹腔积液淀粉酶310 U/L;血尿素氮12.76 mmol/L,血肌酐303 μmol/L.腹部CT扫描显示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36.
37.
导丝牛角型扩张法(GWCH)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技术(PDT)的一种改良方法。目前研究发现,与导丝扩张钳法(GWDF)和导丝螺旋扩张法(GWDS)相比,此种方法在手术操作技巧和应对并发症等方面更有优势。在重症监护室(ICU),研究推广经皮穿刺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可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气道开放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对徐州某高校急救与救援医学专业48名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虚拟现实教学组(24人),对比分析两组急诊医学专业课(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成绩,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创伤医学、急救医学、灾害医学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三门专业课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适应当前急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伴乙型肝炎活动期的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1例伴乙型肝炎活动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伴乙型肝炎活动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较少,头颅磁共振平扫、病毒检查、脑脊液及血清中炎性脱髓鞘疾病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查有助于诊断,抗病毒结合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极早发现行相关抗病毒及免疫抑制治疗对本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并需注意避免激素应用导致的爆发性肝炎。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