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143例,老年组92例,年龄65~82岁;中年51例为对照组,年龄40~62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对未发现明确责任血管或血管压迫难以解除的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随访时间2.1~2.6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等.结果 老年组接受MVD手术的患者87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8例,部分缓解9例,随访79例,复发4例(5.1%);对照组接受MVD手术者49例,疼痛完全缓解45例,部分缓解4例,随访46例,复发3例(6.5%),两组疗效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有3例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听力下降、脑脊液漏、肺部感染、谵妄各1例;对照组无菌性脑膜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各1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MVD治疗患者无面部感觉障碍.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患者老年组5例,术后仅有1例偶有轻微疼痛,但无需药物治疗,4例疼痛均缓解;对照组2例疼痛均缓解,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患者的手术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如果处理得当,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1年本科手术治疗的51例脊髓空洞症,男性24例,女性27例,年龄9-60岁(平均31.8岁)。术前均行MRI检查,其中伴枕大孔区病变46例(Chiari畸形45例),不伴枕大孔区病变5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7年,症状改善33例,病情稳定16例,症状加重2例,无死亡,总有效率96.1%。结论 脊髓空洞症与枕大孔区病变密切相关,对病情进展的脊髓空洞症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根据相关病因及影像学资料来选择。  相似文献   
33.
患儿,女,9岁。于入院前20d无任何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严重时出现喷射状呕吐,伴复视及视力锐减。起初仅视物不清晰,继而无法识字,入院前4d双目完全失明。病后无发热,无多饮、多尿现象。查体:神清,营养发育正常,双瞳孔散大约0.8cm,无光感,眼球活动自如。四肢运动、感觉正常,无病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进行核素分流管显像,了解脑脊液分流管的通畅情况。方法19例脑积水患者,术后9~12天从储液囊内注射99Tcm-DTPA111~185MBq,行分流管显像。记录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结果分流管通畅11例,核素自储液囊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为平均11.6min;定量分析,分流管引流量平均为0.078ml/min。通而不畅6例,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的时间为平均21.6min。分流管梗阻2例,始终未见分流管末端显影。结论核素分流管显像是一种检测脑室分流装置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步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步态变化,以帮助其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3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测量其行走时步态的各种参数并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腰穿放脑脊液前后的步态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积水患者的步速明显减慢,步幅、步频降低,步宽增加,足偏角增大,步高降低,支撑相延长(P0.01,P0.05)。与行腰穿前比较,脑积水患者步速、步幅提高,步宽下降,支撑相及双足支撑相缩短(P0.01,P0.05)。结论通过测量步态可帮助诊断正常压力脑积水。  相似文献   
37.
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手术入路的选择、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近12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97例听神经瘤病例。结果:本组听神经瘤镜下全切除率为97.9%,面神经保留率为89.7%(90例),术后患侧仍有听力者9例,无死亡患者。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及丰富的解剖知识是提高听神经瘤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低血压对实验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梗塞范围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低血压对实验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后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用大鼠作MCAO模型。通过放血降低血压法及三苯基四唑化氯(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灌注染色判定脑梗塞法,测定轻度低血压对MCAO后脑梗塞范围大小的作用。结果发现:低血压组和对照组脑梗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1.045±2.057(%)和17.953±2.6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38。本实验研究表明:轻度低血压可加重实验性MCAO后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巧,并报告利用微型钛板行椎板内固定及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行椎板复位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4例颈胸交界区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例,14例患者均行椎板复位,以微型钛板-钛钉固定,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肌力改善10例,无变化3例,1例略有加重。术后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结论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髓内室管膜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椎板用微型钛板-钛钉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保持椎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推拿按摩致四肢瘫痪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拿按摩致四肢瘫痪3例报告袁庆国1姜宏志1刘树山1四肢瘫痪是颈部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及其它椎管内病变患者轻度颈部外伤后即可发生脊髓损伤而致四肢瘫痪〔1〕。1990~1996年我院收治颈段脊髓外病变40例,其中3例为推拿按摩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