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八聚体转录因子4(Oct4)蛋白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生物素酶标法检测8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Oct4蛋白的表达在膀胱癌患者中的意义.结果 正常组织中Oct4蛋白的...  相似文献   
82.
The diameters of spermatic veins and blood reflux in sixty-two male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caused by varicocele were assessed with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is study. Scrotal thermograph, testes volume and semen analysis were also applied to analysis of these patients. Among sixty two patients, thirty-one received high ligation of internal spermatic vein.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 diameter of spermatic vein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ertility index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oppler grading of blood reflux. 2. In operative patients, the effect of surgery was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blood reflux than in those without blood reflux. It was suggested the diameter of spermatie veins probably reflects the duration and serious degree of blood reflux in spermatic vein, and may be used for assessment of severi1ty of male infert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semen analysis.  相似文献   
83.
血精症的病因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常的精液呈浮白色或乳黄色,如果射出的精液外观呈粉红色、红色、棕红色或带有血丝、血块,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多量红细胞,则称为血精,可分为肉眼血精和镜下血精,中医学称之为“赤浊”。血精多见于25~40岁的青壮年男性,是男科的常见病症,病人常于性交后发现精液...  相似文献   
84.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2002年1~6月仁济医院分离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8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9株(48.36%),革兰阴性菌426株(51.64%)。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对氦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在菌种分布中占第一位,其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奈替米星耐药率为0,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的分离率位届第二,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者,但对环阳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为控制细菌的耐药性,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对20例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症患者和10例已生育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行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同时取左精索静脉及周围静脉血作血气分析比较,并与患者术前精液分析对照。发现两组的术中精索静脉血与周围静脉血PO2(氧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PCO2(二氧化碳分压)、pH及其它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精索静脉血中有PO2下降、SaO2下降、PCO2上升等变化,与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精液检查所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精子数减少、活动率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等变化没有必然联系(P>0.05)。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认为:精索静脉曲张中的睾丸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气平衡失调致不育的假说,即精索静脉血淤滞和睾丸组织缺氧在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中的作用,在本临床研究中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Ki67蛋白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正常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20.0%vs 60.6%,P〈0.001)。G1级、G2级、G3级膀胱癌中,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1%、64.9%和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复发及进展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阴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优于Ki67阳性患者(P〈0.05)。[结论]Ki67在膀胱癌中高表达,Ki67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及监测术后复发及进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 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索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二次电切)对首诊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42例,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并与未接受二次电切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肿瘤进展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8例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余25例(36.8%),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6例(8.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接受二次电切的患者中,肿瘤复发23例(37.1%),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1个月,无复发生存率41.0%,肿瘤进展9例(14.5%);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分别为43例(58.1%)、12个月、35.1%、19例(25.7%);两组间肿瘤复发率(x2=5.962,P=0.015)、无复发生存时间(U=1584,P=0.002)、无复发生存率(x2=8.502,P=0.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0,P=0.109).结论 二次电切是彻底切除肿瘤的有效方法,对改善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肿瘤进展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对20例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钬激光治疗,其中输尿管肿瘤12例,肾盂肿瘤8例。单发17例,多发3例。术前肿瘤分期c Ta-c T1。13例对侧已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7例孤立肾。肿瘤部位:肾脏8例,其中上盏2例,下盏1例,肾盂5例;输尿管12例,其中上段2例,中段4例,下段6例。肿瘤呈菜花样或乳头样,平均直径1.2 cm(0.5~1.8 cm),基底平均宽度0.4 cm(0.2~0.6 cm)。输尿管硬镜治疗12例,软镜8例。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40 min,平均28 min。无穿孔、大出血、尿外渗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 h均可正常活动,术后3 d拔除导尿管出院。20例术后随访5~108个月,2例肿瘤死亡。3例术后6、11、23个月出现输尿管狭窄,其余均未出现大出血、严重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及全身肿瘤转移。复发5例,其中1例为肾盂内肿瘤复发,2例为输尿管单发肿瘤复发。2例复发3~4次,且为尿路多处复发,行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其中术后血液透析1年内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对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