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贾宾  蔡兵  王天龙 《山东医药》2011,51(36):49-5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与非CPB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0例,其中CPB组18例,非CPB组32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即刻(术前)和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左室作功指数(LVSWI)。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CI升高(P〈0.05);HR、MAP、PAMP、PAWP、CVP无明显变化;LVSWI提高,且两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非CPB组术后SVI升高,SVRI、PVRI降低(P〈0.05)。CPB组术后SVI、SVRI、PVRI等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CPB组比较,非CPB组术后SVRI、PVRI水平下降(P〈0.05)。结论行CPB与非CPB下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与CPB组相比,非CPB组在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体、肺循环阻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2.
贾宾  蔡兵  王天龙 《山东医药》2011,51(12):105-10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地西泮、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患者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次数、插管完成时间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结果丙泊酚组心血管功能抑制最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依托咪酯组插管前后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地西泮组插管条件不够理想,MAP和HR明显升高。结论依托咪酯对于拟行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是首选的静脉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分为三组各40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前30分钟给予2 mg/kg曲马多;B组于术毕前30分钟给予2 mg/kg曲马多及2μg/kg舒芬太尼;C组于术毕前30分钟给予2 mg/kg吗啡。三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清醒时间(T2)、拔管时间(T3);患者清醒时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拔管时及拔管后5、10、2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镇静躁动(Riker SAS)评分;患者术后1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小时内PCIA次数。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患者T1、T2、T3时间明显缩短,且血压、心率更稳定,Riscker SAS评分、VAS评分以及24小时内PCIA次数更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胸科手术能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躁动小,镇痛充分,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与开腹脾切除(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Medalink、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检索时限从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查找所有相关文献,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最后挑选随机对照或高质量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或高质量对照研究文献、603例病人。结果 LS在以下几方面优于OS:降低术中出血[MD=-115.57,95%置信区间(CI):(-213.82,-17.33),P0.05];减少术后排气时间[MD=-18.70,95%CI:(-19.84,-17.56),P0.05];术后住院时间[MD=-4.53,95%CI:(-6.44,-2.62),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25,95%CI:(0.15,0.42),P0.05]。而LS和OS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MD=-3.85,95%CI:(-17.47,9.77),P0.05]。结论与OS相比,LS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早期排气、平均住院时间短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且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经踝后内侧入路结合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骨科共收治5例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7~62岁,平均46.2岁。单纯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1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者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X线摄片及三维CT检查以明确受伤情况,待软组织条件允许后,于伤后1周左右(第4~10天)行经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3个月(8~14个月)。5例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4分(57~94分)。1例于术后1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结论经踝后内侧入路结合无头加压空心钉治疗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安全可靠,术中可清晰暴露,复位固定良好,避免了内踝截骨。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黄杞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水煎黄杞叶,得黄杞叶水提物,再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得到水洗脱组分(Fr-1)、20%乙醇洗脱组分(Fr-2)、95%乙醇洗脱组分(Fr-3)和90%丙酮水洗脱组分(Fr-4)。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测试黄杞叶水提物和各组分样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通过测定小鼠空腹血糖以及糖耐量,评价样品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黄杞叶水提物和Fr-3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Fr-3的抑制作用较黄杞叶水提物增强,程度与样品浓缩倍数吻合。在小鼠体内实验中,黄杞叶水提物和Fr-3对小鼠空腹血糖没有显著影响,但使负荷高糖的小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黄杞叶水提物和Fr-3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糖耐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相关。Fr-3富集黄杞叶水提物的活性成分,是代表黄杞叶水提物相关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使用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 4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3枚Acutrak全螺纹空心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方面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6~28月,平均(10.5±9.4)月;41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0±1.3)月;未发生退钉;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0.7%。结论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8.
抗核宁胶囊的体外抗结核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核宁胶囊是用于治疗结核的中药民间复方制剂 ,它由马鹿角、瓜蒌、远志、白及、川贝等多味中药组成。东北民间将该制剂用于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肾结核、骨结核、附睾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等各种结核病 ,疗效甚佳 ,但尚未见有关抗结核作用的实验研究报道。因此 ,我们对抗核宁对人型结核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进行了初步实验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仪器抗核宁胶囊 (中国人民解放军 2 13医院 ) ;人型强毒结核菌H3 7RV(930 0 9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异烟肼纯粉剂 (北京制药厂 ) ;NEOCOOL型冷冻干燥机 (Yamato科学株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后结石复发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LC联合LCHTD治疗的89例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率、1~3年累计复发率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18例患者出现结石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0.22%,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年2.25%(2/89),2年5.62%(5/89),3年12.36%(11/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碎石术、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症与联合术后结石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5 cm、胆总管扩张、胆囊管扩张、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症是联合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LCHTD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部分因素会合并出现,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50.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相关器械设备的研发,很多学者开始尝试在完成腹部微创手术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腹壁瘢痕,甚至实现腹壁无瘢痕.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从四孔逐渐发展到三孔、双孔,甚至单孔.本文探讨双孔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