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我国临终关怀研究现状,探讨我国关于临终关怀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法]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式为"题名=临终关怀(模糊匹配)",文献下载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运用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对篇名中含有"临终关怀"的学术论文信息中提取相关数据,对临终关怀的当前研究热点、文献年度分布、作者、第一责任人、关键词、发表期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 879篇有效文献。临终关怀研究文献数量增长趋势显示,1989年—1991年为起步阶段,1992年—2000年为平稳发展阶段,2001年以后为快速发展阶段,文献数量稳步递增,2016年达到302篇。共提取到1 866名第一作者,发表10篇以上"临终关怀"研究论文有9人,其中王琳16篇。最高频关键词为临终关怀,出现频率为1 531次,贡献率为12.71%,其次为生命质量、护理、临终病人、临终关怀护理、死亡教育等。在《中国医学伦理学》上发表的相关文献最多,为192篇,其次《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60篇,《护理研究》58篇。[结论]我国临终关怀研究在经过起步期、平稳期、加速期后将继续保持当前热度,临终关怀的研究对象多是护理人员、癌症、肿瘤、老年人,研究多倾向于生命质量、心理、态度、死亡观、疼痛、社会工作、安乐死等内容,反映了我国当前临终关怀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20只妊娠5天SD大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6组:妊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30、60、120和240 mg/kg)治疗组和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妊娠5天SD大鼠作为正常妊娠对照组,以及20只非妊娠雌性大鼠作为正常非妊娠对照组。分别检测第0、7、14天的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治疗满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与正常非妊娠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对照组大鼠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清中ALT、AST、ALP活性及MDA含量和T-AOC水平,肝脏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且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60、120和240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白藜芦醇(120和240 mg/kg)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ALP活性显著降低,肝脏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状况均明显减轻。白藜芦醇24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AOC水平和肝脏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较盐酸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但二者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血糖水平以及血清中ALT、AST、ALP、MDA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藜芦醇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糖和提高抗氧化能力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水平和改善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针对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学筛查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PCR 技术以及琼脂糖电泳,对255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无精子因子(AZF)基因的6个位点分析.结果255例患者中3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占12.16%,在无精子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7.36%,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7.46%;36例AZF 基因有微缺失,占14.12%,其中无精子症缺失率为16.53%,少精子症缺失率为9.68%,严重少精子症缺失率为13.89%.对照组30例已生育男性标本未检查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AZF缺失.结论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发生与遗传缺陷密切相关,应对男性不育症被诊断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患者进行遗传学筛查.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其血压及血糖控制、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急性白血病母女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结果家族性自血病的发病因素除考虑遗传因素外,还有放射线、化学因素、病毒感染等因素,生存时间短。结论家族性白血病属多因素发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6.
我院于1991年10月~1995年3月,应用尿激酶首诊救治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8例,获得满意较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背景与目的:XPC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该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可能通过SNP位点碱基的改变影响其修复能力及疾病易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XPC基因第8外显子Ala499Val及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与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磁县和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guamous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cardiacadenoco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327例ESCC患者、253例GCA患者和612名健康对照的XPC基因第8外显子Ala499Val及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的基因型。结果:ESCC患者组、GCA患者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阳性个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增加ESCC、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和年龄校正后的OR=1.76和1.77,95%CI=1.34~2.32和1.31~2.39)。ESCC患者组和对照组的XPC基因第8外显子C、T等位基因频率及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CA患者组T等位基因频率(26.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12,P=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GCA的发病风险(OR=0.62,95%CI=0.45~0.84)。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吸烟个体和家族史阴性个体GCA的发病风险(OR均等于0.57,95%CI=0.36~0.91和0.37~0.88)。在ESCC、GCA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XPC第15外显子A、C等位基因频率及A/A、A/C、C/C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C/C基因型可显著增加非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OR=2.05,95%CI=1.15~3.66)。单体型分析显示,A/T、A/C、C/T、C/C四种单体型,在ESCC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GCA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2)。与A/T单体型相比,携带A/C、C/C单体型可显著增加GCA的发病风险(OR=1.35和1.46,95%CI=1.01~1.81和1.06~2.00)。结论:在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磁县和涉县人群中,携带XPC基因第8外显子C/T基因型可能明显降低GCA的发病风险;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可能与ESCC、GCA的发病风险无关,但分层分析发现携带第15外显子C/C基因型可能增加非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携带A/C、C/C单体型可能增加GC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8.
据文献记载。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病人可因妊娠、分娩而缓解,我院近年来收治、观察5例慢性再障分娩后病情缓解,为探讨其缓解机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再障孕时年龄24~29岁,妊娠前病程4~9年,初诊和病程中,均经多次血、骨髓象检查诊断,并经多次酸溶血、蔗糖溶血和尿含铁血黄素检查,均为阴性。按1987年全国统一标准确诊和判断疗效。5例慢性再障病人分娩均是女婴,分娩后半年内病情缓解,继续工作,见表1。12 治疗 本组5例慢性再障,孕前治疗曾用雄性激素、一叶秋碱、再障…  相似文献   
89.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世忠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养生工作四十年,为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相继在多方面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经验,特别在中西医养生学研究方面,多有所悟,在养生保健界率先提出: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6例重度子痫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解痉、降压、镇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300 m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于入院后及治疗1周后采集空腹静脉血观察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CT、血浆黏度、DD、FI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婴结局比较,对照组孕产妇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眼底改变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产儿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均低于治疗组,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