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体位复位在椎体成形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在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分两步行体位复位。[结果]体位复位使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角度明显改善,椎管占位率亦同时改善。[结论]体位复位可有效弥补椎体成形术在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72.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股外侧皮神经卡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协助诊断,并行局部封闭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均经保守局部封闭治疗,5例缓解;3例疗效不佳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对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具有一定帮助作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腰椎椎体区域性骨密度(BMD)差异与力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取19例中老年人尸体腰椎的运动节段,分别测量每个椎体不同区域的面积骨密度(aBMD)和骨矿含量(BMC),然后分别承受过度压迫负荷导致终板骨折,观察其骨折特点并确定作用于运动节段与终板的极限负荷。结果 19个运动节段标本中,16个(84.2%)发生终板骨折,骨折位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在单个椎体内部,上终板的aBMD和BMC均小于下终板;椎体上部、中部和下部水平三等份的aBMD和B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下部1/3的aBMD和BMC值最大;垂直分区比较,无论是二等份还是三等份,aBMD和BMC从前至后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绕椎间盘的上终板aBMD明显高于下终板(P<0.05),但二者BMC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的极限负荷与终板和终板下骨的aB.MD和BMC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椎体的区域性BMD存在差异,上终板aBMD低于下终板,椎体前部aBMD低于后部,这可能是临床上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椎体前上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兔纤维环损伤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神经长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2种不同方法损伤纤维环诱发椎间盘退变,观察椎间盘退变及神经纤维长入退变间盘的病理过程.方法:分别用11号刀片(刀片损伤组)和16号针刺(针刺组)5 mm深度损伤纤维环,致髓核突出椎间盘退变;在不同时间点采用X线、MRI和组织学方法进行椎间盘退变的评价,免疫组化方法PGP 9.5和GAP 43特异性神经抗体染色观察退变椎间盘神经纤维长入的过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刀片损伤组和针刺组术后2周,受损椎间盘高度和T2信号强度开始逐渐下降(P<0.01),与此同时其组织结构也发生退变,其中刀片损伤组椎间盘退变过程和程度较针刺组快.术后12周纤维环损伤处髓核突出瘢痕组织形成.免疫组化:正常椎间盘仅在纤维环最外层有神经纤维分布且与纤维环相平行;刀片损伤组瘢痕组织表面及深部散在分布神经纤维,深度>1 mm;针刺组仅在瘢痕组织外层及浅部区域有神经纤维分布,且刀片损伤组较针刺组有更广泛的神经长入.结论:5 mm深度11号刀片损伤、16号针刺兔纤维环退变模型在损伤后发生一种进展的逐渐退变过程,而且刀片损伤纤维环退变快,神经纤维分布广而深.这种进展的病理过程可能与源性腰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Ⅲ、Ⅳ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策略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撑开椎间隙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方法在治疗Ⅲ、Ⅳ度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 1999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全椎板减压,用椎间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后,再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和固定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22例,Ⅲ度滑脱14例,Ⅳ度滑脱8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滑脱率、滑脱角、骶骨倾斜角和椎间隙后高等影像学指标,并采用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地复位:滑脱率由术前75.7%±3.2%恢复至术后1周12.4%±3.1%,末次随访为12.6%±3.2%;滑脱角由术前23.6°±3.9°改善至术后1周4.7°±0.5°,末次随访为4.8°±0.5°.滑脱率、滑脱角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1年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完全的骨小梁连接,达到骨性融合.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4.3)分降至术后12个月的平均(18.7±4.6)分,结果优良.2例术后神经根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椎间隙撑开能方便有效地复位椎体滑脱和恢复腰椎的生理平衡,是治疗Ⅲ、Ⅳ度腰椎滑脱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6.
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多见于老年。国外文献报道,约占全身骨折的4%~5%。老年患者由于存在骨质疏松,肱骨近端一旦发生骨折,极易粉碎,并造成复杂骨折,而且多伴有肩关节脱位,治疗相当棘手。现将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SOLITARYPLASMACYTOMAOFBONEANDEXTRAMEDULLARYPLASMACYTOMAYangDisheng杨迪生;FanShunwu范顺武;TaoHuimin陶惠民;HeRongxin何荣新;YeZhaoming叶招明;Zh...  相似文献   
78.
目的:报道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的临床应用,分析疗效欠佳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回顾白1999年3月-2005年2月行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术式的38例患者手术情况,对肌皮神经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并功能评定,并对影响疗效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获15个月以上随访患者共29例,优良率为62.1%,功能恢复优良组与非优良组患者的病程及牵拉伤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再手术探查发现手术失败的原因有:神经吻接口张力大、存在臂丛的组成变异及多段损伤等。基于神经解剖特点,作者针对减低膈神经吻接口张力提出了手术改良措施并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影响该术式疗效的因素有多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术式改良可有效降低神经吻接口张力,有助于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79.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技术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腰椎前路手术具有直视下直接减压、结构性植骨和配合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与融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胸腰椎骨折、结核、肿瘤等疾患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前路手术存在的手术创伤大、病椎暴露困难、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等技术瓶颈一直未能真正解决,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致临床医生更愿选择后路手术作为胸腰椎骨折的最终治疗方案.我们总结近十年来胸腰椎前路手术的经验,针对以上难点进行了一系列改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减少了术中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经过600余例患者的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0.
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椎旁软组织解剖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在对腰椎和椎旁软组织解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内镜系统、视频图像导向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其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评估.该文就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解剖、技术特点和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