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5~67(55.48±8.07)岁;病史36~240(82.40±47.68)个月。病变部位:L2,32例,L3,45例,L4,59例;均表现为慢性腰痛,伴下肢神经症状3例。采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无血管、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切口长度(4.06±0.42)cm,手术时间(45.12±5.43)min,术中出血量(33.40±7.29)ml;术后72 h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1.14±0.47。所有患者无切口皮肤坏死、愈合不良或感染;出现交感链损伤1例、左大腿前外侧疼痛并麻木2例、左侧髂腰肌无力1例,均为一过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0.80±5.4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随访过程中有轻度丢失。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获得良好的改善。融合器无明显沉降或移位,均获得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明显改善。结论:只要严格病例选择,充分的术前检查,采用Stand-alone OLIF治疗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效果良好,临床优势明显,是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2.
重视脊柱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顺武  胡子昂 《中国骨伤》2017,30(9):783-786
<正>结核病是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我国在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中发病率最高,年发病人数超过110万,占全球发病的12%,骨与关节结核是比较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4%,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尤以脊柱结核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0%,而在脊柱结核中,又以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约为99%~([1])。目前脊柱结核耐药情况严重,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而脊柱结核破坏大,复  相似文献   
53.
骨肉瘤化疗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文献复习骨肉瘤化疗的历史和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方法结合文献对骨肉瘤化疗的历史背景、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的给药途径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结果2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化疗是目前提高骨肉瘤生存率的最主要手段,但在积极的治疗过程中仍有40%左右的病例治疗失败,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关。结论提高骨肉瘤病人对化疗的敏感性和增加化疗剂量强度可能是目前进一步提高骨肉瘤治愈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估病灶刮除液氮冷冻灭活结合皮质骨支撑治疗股骨头颈部侵袭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均采取病灶刮除加液氮注入法冷冻灭活,缺损处以自体(或异体)腓骨和自体髂骨填充修复,7例辅以内固定。结果 11例随访3~10年(平均6年6个月)。参照Ennek-ing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7例,良4例。结论 该疗法是治疗股骨头颈部侵袭性肿瘤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教学方法在慢性骨髓炎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6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对照研究方法,将56名住培学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名住培学员。试验组住培学员采用PBL结合SP教学方法,对照组住培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4周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住培学员进行慢性骨髓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以及有关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住培学员慢性骨髓炎综合诊治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总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自我学习积极性、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住培学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结合SP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试验组住培学员有关慢性骨髓炎综合诊治的各项考核成绩,提高其对教学效果的评分,值得在今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在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专科培训的40名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现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教学,对照组采用播放手术录像的方式教学。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骨科专科医师的考核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1,P<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9,P<0.05)。结论 采用现场手术教学可使骨科专科医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7.
背景:术后邻近椎体继发性骨折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对骨质疏松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对骨质疏松兔模型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切除36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卵巢,建立L3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行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对照组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5,10,15个月,检测L2、L4椎体骨密度及最大弯曲与压缩载荷,L3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与L2及L4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L2与L4椎体矢状面Cobb角。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值及最大弯曲与压缩载荷、椎体高度比值均高于术前(P < 0.05),矢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P < 0.05);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最大弯曲与压缩载荷均高于术前   (P < 0.05),椎体高度比值及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值及最大弯曲与压缩载荷、椎体高度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可改善骨质疏松骨折邻近椎体的骨密度、承载能力及后凸角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8.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潜在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融合椎体邻近节段发生的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就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相关因素及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腰痛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80个人有腰痛史。然而,大部分腰痛患者都误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以至于常常走错科室、看错病,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前不久,我们就接诊了一个被腰痛折磨了半年之久的患者。患者姓  相似文献   
60.
下腰痛的复发与危险因素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影响,下腰痛(10wbackpain.LB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目前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有60%~85%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遭受一次LBP困扰。在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