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探讨基于视频的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在引体向上动作教育及考核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采集了51例引体向上的动作视频样本,同时邀请空军军医大学体育教研室专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人工计数与标准化评估,人工计数和评估将作为真值来评估本研究提出的引体向上智能考核与评估系统的性能.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分解、分析...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膝十字韧带移植重建术中韧带末端缝合固定的方法及固定强度。方法将24条带髌骨的髌韧带标本分为3组,对其末端分别采用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2针、3针,缝合材料为Ethilon缝线及直径0.4mm钢丝,对样本分别进行拉伸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探讨最佳的缝合针数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结果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2针,缝合点固定强度超过钢丝材料的破坏强度;用缝线缝合2针的强度达到80N以上,超过缝线材料的破坏强度;将第一针贯穿韧带缝合,不降低固定强度。根据实验结果,将改良的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临床应用17例,加速了术后早期康复,取得良好效果。结论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2针或3针的固定强度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一针贯穿韧带,可减少缝线裸露但不降低固定强度,均超过缝合材料破坏强度。若想增加固定强度,应从改进缝合材料强度和增加缝线数目着手,此缝合法临床应用可加速康复,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冻干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早期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100ng/mL的bFGF与冻干肌腱复合后,移植重建一侧犬ACL,另一侧单纯移植冻干肌腱做对照,14只家犬分别于术后1~6周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比较新血管的生成。结果实验组2~3周出现新生血管,4~5周达到高峰;而对照组4~5周出现新生血管。结论复合100ng/mL浓度的冻干肌腱移植重建ACL后,在新血管形成的时间及长入肌腱的深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4.
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3月--2002年3月施行的658例679膝关节镜手术结果。结果:本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6.8%(46/679),关节内血肿、浅表感染、关节粘连、止血带麻痹、器械断裂、意外损伤分别为2.7%(18/679)、0.4%(3/679)、1.5%(10/679)、0.6%(4/679)、1.2%(8/679)、0.4%(3/679)。本组无血管损伤、关节内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轻,大多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后路I期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enbloc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腰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我科行TES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66(平均47.8)岁。原发肿瘤8例,孤立性转移瘤13例。原发肿瘤分别为骨巨细胞瘤3例,浆细胞瘤2例,骨肉瘤、软骨肉瘤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各1例;转移性肿瘤原发肿瘤分别为乳腺癌4例,肺癌3例,肾癌2例,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腺癌各1例。肿瘤节段分布于T3~L3,其中胸椎12例、腰椎9例,单一椎体19例、多椎体2例(均位于3个相邻胸椎)。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1例、Ⅴ型2例、Ⅵ型3例。术前均有顽固性腰背痛或神经功能损害。切除椎体的骨缺损用钛网+自体骨或异体骨+钉棒系统进行固定和重建。手术均经后路I期完成。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6.4h;出血量1300~11600ml,平均4500ml。本组21例均获12~80个月的随访,平均40个月,术后腰背部局部疼痛均达到缓解。脊髓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一级以上恢复,和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2,P<0.05)。3例死亡,平均死亡时间为术后16个月,4例带瘤生存,14例无瘤存活,总生存率为85.7%。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14.3%,复发时间为平均术后22个月。本组除1例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1例气胸伴双肺感染、1例左侧L3神经根一过性麻痹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4.3%。所有病例均无术中由于大血管或节段血管引起的大出血发生,植骨均完全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或钛网移位。结论后路I期TES治疗脊柱原发恶性肿瘤、侵袭性良性肿瘤和孤立性转移瘤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了解2009年外科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由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结合教员职称、学历、专业、是否为精品课程教员、是否参评精品课程等项目,由不同专业、学制的学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分,采用双盲法对学员打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不同专业科室、不同教学职称、精品课教员与普通教员、参加过精品课程评比与未参加评比的教员、五年制与八年制学员、不同专业学员之间的教员得分均有明显差别(P<0.05);而不同教室、不同学历的教员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学员对外科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较高,但个别科室以及中级职称教员的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同时应广泛开展精品课程评比,进一步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骨肿瘤术前设计、切除与重建,探讨骨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治疗骨肿瘤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6~59岁,平均36.6 岁;肿瘤发生于骨盆区20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脊柱4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将CT和MRI的.dicom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精确显示骨肿瘤边界并标定,设计肿瘤切除范围,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骨肿瘤的精确切除,并根据术前设计选择肿瘤关节假体或同种异体骨进行骨结构重建.术后评价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按照MSTS93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术中解剖注册点与术前三维虚拟CT影像匹配性好,平均注册误差为0.52 mm(0.4~0.7 mm).36例患者按术前设计切除肿瘤并采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区.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肿瘤标本边缘病理检查显示切缘清洁无肿瘤.所有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5例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其中骨盆3例,肢体2例;肺转移3例.MSTS93功能评分为24.8分(22 ~ 28分). 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避免肿瘤切除的盲目性和重建的随意性,减少肿瘤复发,提高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自体和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后韧带止点的组织学转归。方法:取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切除双膝前十字韧带,切取伸趾肌腱,对折成双股后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韧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胫骨和股骨骨隧道后用缝线和螺钉固定.将每条犬的左右侧膝关节随机建成自体或异体的腱-骨愈合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比较韧带重建后其止点在6周、12周、6个月时的组织学表现。结果:正常犬的前十字韧带止点具有四层移行结构,即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和骨组织,在纤维软骨和钙化纤维软骨之间可见清晰连续的“潮线”。术后6周,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韧带止点均可见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12周时.自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并已形成明显的“潮线”.但不连续.四层结构不清;异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排列无序,无明显的“潮线”形成,6个月时,自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形成明显的“潮线”.且连续,四层结构清晰;异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也已形成“潮线”,但“潮线”的起伏性、连续性及结构均较自体韧带差,结论:无论是自体肌腱还是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6个月后均可初步形成韧带-软骨止点:但在相同时间点.自体肌腱止点的组织学形态优于异体肌腱。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针引导钢丝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嵴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12月~2005年8月关节镜下应用半月板缝合针引导钢丝内固定治疗ACL胫骨嵴撕脱骨折15例。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对关节镜手术前、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结果 手术操作均在30min以内完成,无关节感染、意外损伤、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6~54个月,(20.9±15.0)月,复查X线片显示15例骨折愈合良好。术前Lysholm评分10~56分,(19.1±15.2)分,手术后提高至91~100分,(97.5±3.7)分(t=18.483,P=0.000)。2例术后8、14个月出现内固定钢丝断裂,但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针引导钢丝固定治疗ACL胫骨嵴撕脱骨折,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0.
抗胆碱制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随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和乙酰胆碱受体在肺内的分布,分型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抗胆碱制剂的合成,抗胆碱制剂在COPD中治疗的作用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得COPD的治疗方案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