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尿液蛋白进行通量化鉴定,发现与诊断布病相关的候选标示蛋白,并挖掘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应用信息。方法 收集布病患者及非布病患者尿液样本各10例,采用基于质谱的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与布病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通过高通量生物信息学软件深入挖掘,确定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的疾病相关通路并筛选生物标志分子。结果 本研究定性鉴定到1 817个蛋白,以| Fold Change (log2)|>1.5和BH法校正P<0.05为标准,发现尿液中布病相关差异表达蛋白185个(13个蛋白表达上调,172个蛋白表达下调),其中有17个蛋白在人的尿液中首次发现并呈现疾病表达差异;布病尿液样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缺失表达,其与蛋白CD300分子样家族成员f(CD300LF)、血清类粘蛋白1和2(ORM1,ORM2)、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SH3结构域谷氨酸富集样蛋白3(SH3BGRL3)、半胱氨酸丰富跨膜BMP调节剂1(CRIM1)和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是潜在的诊断布病、预测布病并发症的尿液标示蛋白。结论 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布病患者尿液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为布病的快速诊断、发现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分子,同时也为布病发病机制的揭示提供了分子线索。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右侧前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20 Hz r TMS真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每天1次,共10次。采用躁狂量表(BRM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5、10 d分别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5 d,BRM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9,t=-0.204;P>0.05);治疗10 d,研究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8,P=0.000)。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境稳定剂合并右前额皮质r 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3.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影响受伤人一生的创伤性事件,严重影响了个体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性功能。性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身体、情感、智力及社会因素的集合,SCI女性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1])。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脊髓损伤大多数发生人群为男性,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男性SCI患者,此外,女性性功能障碍不如男性问题显著,大多数截瘫或四肢瘫女  相似文献   
104.
摘要:目的 初步评估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 MS / MS)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的可行性,为该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 据。方法 以全基因基础上的蛋白质组学库作为通用细菌鉴定数据库,用LC MS / MS技术对 41 株标准菌株以及临床分离的 22 株奈瑟菌和 46 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结果 串联质谱技术鉴定病原菌在种的水平鉴定准确率为 100%。以 13 株标准 菌株样品稀释倍数和检测获得的肽段数量进行线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 0.90 以上。结论 LC MS / MS 有望成为病原菌鉴定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汪露  肖迪  李辉 《当代医学》2016,(12):58-59
目的 探讨在POCT血糖仪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其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54例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另选取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2组POCT血糖仪使用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POCT血糖仪检测合格率92.59%、患者满意度96.30%;对照组POCT血糖仪检测合格率62.96%、患者满意度83.33%,研究组POCT血糖仪检测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POCT血糖仪使用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6.
心肌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本文就中医对心肌缺血的辩证疗法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dicobacterpylori)作用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中微量磷酸化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金属离子亲和吸附富集技术富集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以及AGS细胞的磷酸化蛋白,除盐纯化后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磷酸化蛋白,MALDI-TOF/TOF质谱答定确认蛋白.结果 幽门螺杆菌作用后AGS细胞有21种蛋白出现差异表达,其中15种蛋白表达量下调,4种蛋白出现新表达,1种蛋白表达量上调,1种蛋白不表达.差异表达蛋白涉及细胞的钙离子调节、转录、翻译、蛋白折叠与运输、核糖体的装配、中心体复制、染色体稳定、细胞结构形态、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结论 幽门螺杆菌能引起广泛的胃腺癌黏膜上皮细胞蛋白磷酸化特征的变化,这种变化谱特征对进一步伞面认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肖迪  向阳  孙永昌 《医药导报》2011,30(1):30-31
目的 观察坦洛新联合癃闭舒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方法 9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坦洛新胶囊0.2 mg,每晚1次,癃闭舒胶囊3粒,bid. 对照组口服坦洛新胶囊0.2 mg,每晚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残余尿量. 结果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坦洛新联合癃闭舒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教研室两年来的临床医技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实践,采取课堂表现、见习表现、临床案例分析、平时成绩、上课出勤率、闭卷考试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临床医技学知识的程度进性评价,总结了成效及问题,提出今后的要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总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和手段,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0.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但致病机制尚未清晰。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是Ⅰ型Hp的主要毒力因子,在Hp诱导的疾病特别是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发现,Hp作用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AGS)的钙离子相关蛋白钙网织蛋白CRT以及钙离子结合蛋白CALNUC磷酸化程度发生改变,提示Hp可能会影响AGS细胞的钙稳态,通过钙离子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或凋亡。目的研究Hp作用于人胃腺癌上皮细胞后,AGS细胞内钙离子的时序性变化,以及CagA对AGS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Hp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钙离子荧光标记示踪法,AGS细胞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特异性地活体标记AGS内的钙离子,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Hp26695及其CagA缺失株(Hp26695△CagA)分别作用于AGS细胞1h、2h、3h、4h、5h、6h后,AGS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与AGS细胞相互作用1h,胞内Ca2+部分流失,5h胞内Ca2+大量流失。1~6h内,Hp26695与Hp26695△CagA作用的AGS细胞荧光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Hp作用会导致AGS细胞内Ca2+剥夺,且与CagA的存在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