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手术患者中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的浓度,并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6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单剂量给予135mg甲磺酸罗哌卡因(含罗哌卡因100mg)或112.5m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含罗哌卡因100m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UC0→t为(7904.14±3699.28)μg·h·L-1;AUC0→∞为(8300.40±3891.91)μg·h·L-1;ρmax为(1701.25±198.60)μg·L-1;tmax为(0.41±0.29)h;t1/2为(6.50±1.39)h;MRT0→t为(5.23±1.07)h;MRT0→∞为(6.59±1.29)h;Ke为(0.11±0.02)h-1;V/F为(135.23±65.45)L;CL/F为(13.78±4.45)L·h-1。盐酸罗哌卡因组AUC0→t为(9559.03±3890.03)μg·h·L-1;AUC0→∞为(9936.23±3974.98)μg·h·L-1;ρmax为(1483.75±318.21)μg·L-1;tmax为(2.12±2.57)h;t1/2为(5.12±1.12)h;MRT0→t为(5.97±0.65)h;MRT0→∞为(7.00±1.09)h;Ke为(0.14±0.03)h-1;V/F为(90.50±48.24)L;CL/F为(12.06±6.00)L·h-1。结论在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受试者中,单剂量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或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mL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差异,而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系统评价和分析1990—2021年阿片类药物与肿瘤预后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探索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方法 2022年6月19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CC)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相关出版物及参数,并采用R语言、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3 211篇,阿片类药物与肿瘤预后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多,中国和意大利分居第二、三位。该领域的主要出版期刊包括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和Pain medicine等。此外,阿片类药物对肿瘤发生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方向。

结论 阿片类药物对肿瘤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状态,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策略仍是该领域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83.
背景与目的多巴胺及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是多巴胺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癌症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巴胺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分泌水平及DRD1对HCC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多巴胺系统对HCC的作用,研究了DRD1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多巴胺代谢系统。采用微阵列分析、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DRD1的表达。构建了DRD1稳定敲除和过表达的细胞系。采用Transwell、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癌细胞的恶性表型。Western blot检测cAMP/PI3K/AKT/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CREB)信号通路。有研究证实了这一信号通路在纹状体神经元中被DRD1激活并参与了肿瘤进展。建立HCC异种移植瘤用于体内实验。结果多巴胺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水平升高及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水平下降引起多巴胺代谢失衡,导致HCC局部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促进了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在HCC组织中DRD1表达水平升高,DRD1表达阳性与HCC患者预后差相关。DRD1的表达上调通过调节cAMP/PI3K/AKT/CREB通路,激活HCC增殖和转移的恶性表型,而DRD1下调则发挥相反作用。阻断DRD1逆转了多巴胺对HCC的作用。DRD1选择性拮抗剂SCH23390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抑制了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结论在HCC局部多巴胺分泌增加,并促进了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DRD1对HCC进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在多巴胺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术中扩充血容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44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6%羟乙基淀粉)和对照组(HES)各72例.容量治疗后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临床扩容及血液稀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口服甲泼尼龙预防围手术期间哮喘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肠择期手术并有支气管哮喘史患者42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M)组和对照组(C)两组(n=21),M组于术前2 d开始口服甲泼尼龙片,每次4 mg,每日4次(手术当日晨服用8 mg),沙丁胺醇气雾荆2喷,共200μg,每日3次,同时吸入布地奈德400μg,每日2次,C组只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剂量同M组.全麻诱导前30 min,两组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静滴维持,沙丁胺醇气雾荆2喷,共200μg.观察用药前1 d下午和用药30 h后的1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改善率,1 s呼气峰流量(PEF1),PEF1改善率(%).观察两组患者全麻前10 min(T0),自主呼吸恢复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2 min(T3).拔管后30 min(T4),拔管后60 min(T5)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缝皮前(t0)、自主呼吸恢复即刻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的气道压.观察两组试验期间哮喘急性发作例数和术后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控制的有效率.结果:整个实验时间内M组哮喘急性发作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1),M组治疗后FEV,改善率(%)显著提高(P<0.01),同时治疗后PEF1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M组HR于T1至T5时明显低于对照C组(P<0.05),MAP于T2至T5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相比,M组HR、MAP在T2,T5时升高(P<0.05),C组在T1至T4时明显升高(P<0.05).M组气道压于t0至t2时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在t2时明显增高(P<0.01),M组哮喘症状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口服甲泼尼龙联合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预防哮喘患者围术期哮喘发作的效果优于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口服甲泼尼龙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道1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合并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因拔管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上呼吸道阻塞、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考虑存在喉返神经损伤。先立即给予抬下颌、置入口咽通气道、面罩加压给氧等措施,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随后使用肌松监测仪,提示患者存在肌肉松弛(肌松)残余,使用舒更葡糖钠快速拮抗肌松残余。最终...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联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置入单腔气管导管手术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 Ⅰ或Ⅱ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1分且BIS≤60后,给予舒芬太尼0.25 μg/kg,根据上一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情况,采用抛偏倚硬币法决定下一例瑞马唑仑剂量。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阳性,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升高1个剂量梯度;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阴性,则下一例随机有11%的概率降低瑞马唑仑1个剂量梯度,有89%的概率维持上一例的剂量梯度。设定瑞马唑仑相邻剂量差值为0.01 mg/kg。计算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190 mg/kg(95%CI 0.131~0.194 mg/kg),ED95为0.202 mg/kg(95%CI 0.198~0.220 mg/kg)。
结论 联合舒芬太尼0.25 μg/kg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190 mg/kg(95%CI 0.131~0.194 mg/kg)。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G组),每组40例,G组进行单纯全身麻醉,TG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啶、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手术开始后30 min时(T1)、手术结束后1、6 h(T2、T3)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术后2 d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G组术后2 d内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次数和曲马多镇痛补救率均低于G组(P<0.05);TG组T1~3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低于G组(P<0.05);TG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丙泊酚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方法:纳入拟行全身麻醉单侧肺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年组。青年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血浆浓度3.0 mg/L,中年组患者...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