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 将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意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SCI组,n=33)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组(BWSTT组,n=33),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7,15,45 d 3个亚组.建立大鼠胸髓完全横断模型,观察BWSTT对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镜检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SCI大鼠腰髓前角腹内侧区神经元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4)、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的表达,以及两者双标免疫阳性细胞比率的变化.结果 BWSTT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较SCI组大鼠明显改善.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腹内侧区EphA4和VGIuT2的表达以及EphA4/VGhT2双标免疫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增加.结论 BWSTT通过增强胸髓横断大鼠腰髓前角神经元EphA4/VGIuT2的表达,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因素及骨密度变化的部位差异.方法回顾2000年5月~2002年12月29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Lunar Prodigy型)测得的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资料,对其中进行了2~3次检查的81例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结果骨密度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及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运动评分等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4骨密度与体重指数呈独立正相关(偏回归系数为0.0152, P<0.01;R2=0.059,P<0.01);对股部各测试区域骨密度有显著影响的共同参数依次为病程(偏回归系数为-0.0055~-0.0040,P<0.01)及体重指数(偏回归系数为0.0031~0.0162,P<0.01,Wards三角除外);比较81例患者的骨密度变化百分比[(前1次骨密度-后1次骨密度)/前1次骨密度×100%],L4的骨密度变化百分比(-0.7%)比股骨近端(4.5%)及各分区(3.4%~6.1%)的要小,各部位骨密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比较股骨近端各分区的骨密度变化百分比,股骨颈的下降程度最小(3.4%), 股骨干(4.2%)和Wards三角(4.9%)次之,股骨转子(6.1%)降低最为严重.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影响因素及变化有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73.
一般认为,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通过脊髓步行中枢模式发生器(CPG)控制步行运动,而CPG网络的边界是灵活的,脊髓损伤后脊髓步行CPG可实现网络重组。研究显示,减重步行平板训练(BWSTT)可使脊髓横断猫完全恢复后肢步行能力;临床也发现,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BWSTT提高步行能力,表明脊髓可能具有运动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利用脊髓步行CPG的神经可塑性,为脊髓损伤患者制定最佳的步行训练方案,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疾患之一。尽管在过去 2 0年中围产期医学得到了发展 ,但脑瘫 (cerebralpalsy ,CP)的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 ,仍在 1 5‰ - 2 5‰左右[1 ] 。脑瘫患儿 6 0 % - 80 %是痉挛型 ,如何缓解痉挛一直是康复医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去只重视痉挛后果的治疗 ,现在开始重视痉挛本身的治疗[2 ] ,出现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肉毒毒素注射[3] 等方法。Penn等人于 1984年首次报道了鞘内注射巴氯酚 (in trathecalbaclofen ,ITB)缓解痉挛[3] ,开辟了一条治疗痉挛的新路。后来发展为将…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应用绝缘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缓解脑瘫患儿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2000年6月~200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4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实验组33例患儿应用绝缘针注射BTX-A,对照组14例患儿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BTX-A。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缓解痉挛的效果要好,实验组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应用绝缘针注射BTX-A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6.
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5月—2002年12月290例脊髓损伤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得的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资料,按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标准差)及骨量丢失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t值≤-1.0标准差),然后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4的骨量丢失只与性别(OR值为0.336,P<0.01)和体重指数(OR值为0.911,P<0.05)相关;与股骨近端(包括全部、股骨颈、Wards三角及股骨转子共4个部位)的骨量丢失相关的因素是:病程(4个部位,OR值为1.028—1.054,P<0.05或P<0.01)、ASIA残损分级(除股骨颈外的3个部位,OR值为0.682—0.764,P<0.05或P<0.01)、年龄(Wards三角,OR值为1.032,P<0.05),以及体重指数(股骨转子,OR值为0.898,P<0.01),而脊髓损伤平面和肢体痉挛程度与L4和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L4和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因素不同;病程和ASIA残损分级是脊髓损伤患者股骨近端骨量丢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应力是调节骨生长与重建的重要因素,低频振动是软科学刺激之一,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形成作用,其成骨效果受振动频率、方式、强度影响。低频振动促进骨形成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离子通道、整合素-细胞骨架复合体激活促细胞分裂剂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第二信使调节RANK-RANKL-OPG轴有关。  相似文献   
78.
等速运动测试仪量化评定痉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疾患的常见症状。正确评定和处理痉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由于痉挛是肌肉在病理状态下的一种神经生理表现,不易直接测量,尤其是量化评定的问题成为康复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目的:寻找一种痉挛量化评定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等速运动测试仪CybexⅡ结合评定痉挛常用的摆动试验进行痉挛的量化评定研究。本研究对观察组34例痉挛患者,对照1组9例驰缓性麻痹患者,对照2组10例正常人下肢肌张力进行了评定。结果:记录到了各种不同的摆动曲线,并找到5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性参数:A1(第一摆膝关节屈曲角度)、R1、(放松指数)、R2、(幅度比)、T(摆动时间)、F(摆动次数)。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信度、效度很高。结论:本方法可以做痉挛量化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评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纪树荣  刘璇 《现代康复》2000,4(4):489-491
本评价了当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相似文献   
80.
1996年11月下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医学考察团对挪威进行了访问,作者做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挪威之行,现将挪威康复医学工作见闻做以汇报。1挪威康复医院的康复工作模式本次重点访问的对口单位是挪威国家松诺斯康复医院(SunnaasRehabilitaionHospi-tal),该院创立于1954年,是挪威奥斯陆大学(OsloUniversity)的附属教学医院,从事康复医学的医、教、研全面工作。有床位124张,工作人员520人,年收治患者100O余人。主要对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如多发性硬化症、小儿麻痹后发综合症)、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