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糖尿病心肌病与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国杰  崔亮 《北京医学》2008,30(1):46-48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是其原因之一.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率为0.76%[1].心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2].现就糖尿病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2.
1 病例资料 女,30岁.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3天、加重1天急诊入院.患者3天前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畏寒,疼痛持续,且渐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无缓解,逐渐向脐部蔓延.无黄疸、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分析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34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75例)采用达比加群(110 mg/次,bid)治疗,对照组(174例)采用利伐沙班(20 mg/次,qd)治疗,治疗6个月后开始随访,持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出血事件、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其余患者无死亡发生,卒中、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及心肌梗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发生,非严重临床相关出血和轻微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有患者发生头晕头痛、消化道症状、皮疹和失眠等不良反应,但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时疗效和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代谢状况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等资料,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糖代谢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较多,入院时心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高,梗死面积较大,心功能较差,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高,预后较差.糖调节受损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高于糖代谢正常心肌梗死患者,而其他指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患者院外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共入选AMI合并CS行急诊PCI患者58例,分为院外死亡组(22例)和院外存活组(36例),统计患者的临床高危因素、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结果:死亡组既往有心肌梗死患者及心功能较差者死亡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发病至PCI时间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梗死相关血管发生于前降支和严重三支病变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既往有心肌梗死及心功能较差者、发病至PCI时间、年龄、梗死相关动脉及严重三支病变与院外死亡率显著相关,急诊PCI对AMI合并CS患者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AMI患者80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5例。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7天后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抑制率低于20%定义为氯吡格雷反应不良,20%~50%为反应低下,大于50%为反应良好。根据是否合并DM,将患者分为DM组和非DM组,比较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结果:80例AMI患者中合并DM患者28例,非DM患者52例,前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0.5±14.2)%,后者(61.7±21.6)%,两者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DM的患者氯吡格雷反应不良比例高于非DM患者(28.6%v 19.2%),两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降低AMI患者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47.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是否需要复位固定仍有争议。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复位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2010-01/2011-03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的患者,分别进行小转子复位固定(实验组,n=35)和不复位固定(对照组,n=35)。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髓内系统固定,小转子移位用钢丝或螺钉固定。分别于固定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现象,未发现感染。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固定后1个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固定后3,6,1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小转子复位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移位大于2cm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但如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建议不必复位固定小转子。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OGTT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三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AMI合并DM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高于NGT和IGT患者,P〈0.05。心功能killip3~4级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也高于killip1~2级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加剧了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代谢状况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等资料,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糖代谢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较多,入院时心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高,梗死面积较大,心功能较差,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高,预后较差。糖调节受损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高于糖代谢正常心肌梗死患者,而其他指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