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6 毫秒
51.
急性硫酸铜中毒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内科王云中,王金成,田久华关键词硫酸铜;中毒;贫血,溶血性患者女,36岁。主因头晕、酱油色尿3天,黑便一次于1992年12月8日入院。3天前因生气口服蓝矾约50克。查体:T37.4℃,P90次,R20...  相似文献   
52.
“去腐生肌法”是祖国医学治疗体表溃疡的一项有效经验。用于去腐生肌的药物很多,其中以汞制剂使用最多最广。但汞制剂是有毒化合物,我们在临床中曾先后见到过  相似文献   
53.
带锁髓内钉技术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208例髓内钉复位固定手术,回顾其术中并发症。按照手术的不同阶段(准备、入路、复位、固定)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建议其预防和补救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初次进行这种手术的医生少走弯路,使髓内钉技术成为医生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法,并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4.
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1月~2002年1月将脱蛋白、脱脂的异种无机松质骨混合自体髂骨骨髓移植,用于21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9例,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12例.其中采用单纯移植2例,并用前路自锁钢板19例. 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正侧位X线片见骨折复位和植骨位置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植骨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块塌陷,颈椎曲度回复至术前状态;其余植骨块形状无改变,无植骨块脱出,无钢板或螺钉断裂.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A级10例,C级7例,D级4例.术后A级中5例未恢复,3例恢复至B级,2例恢复至C级;C级5例恢复为D级,另2例恢复为E级;D级的4例均恢复为E级. 结论异种无机骨复合自体骨髓可作为移植骨材料,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中,但其力学强度需要提高或并用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55.
自体髂骨移植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成  杨春平 《吉林医学》1999,20(4):203-204
为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用性和问题点,对 803 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植骨块脱出 3 例,取骨区感染 4 例;植骨融合时间平均 4 个月;随访时间越长,植骨上下椎间退行性变越明显。自体骨移植具有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的特点,但不能早期活动,且有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目的:采用三维(3D)打印光固化树脂模型在体外直观地还原膝关节损伤患者骨及关节面损伤范围及程度,为临床上严重的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1例19岁男性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双下肢进行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采用3D打印技术以1:1的比例打印出患侧及健侧膝关节骨的光固化树脂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CT扫描,将其与患者膝关节CT数据共同三维重建,并进行参数测量,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参数差异,验证模型精确性;通过术前手术模拟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通过模型进一步确定与该患者匹配的假体型号。结果:该模型各项参数与患者膝关节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患者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关节面等病损情况与术前3D打印模型高度吻合。所选假体型号匹配,手术时间较同类手术明显缩短,麻醉时间及出血量均有所减少。患者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3D打印光固化树脂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可以应用于骨关节炎的辅助诊断和手术模拟,确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下个体化定制半肩关节假体在1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物失效造成肱骨近端缺损患者肩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涉及关节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提供参考。方法:1例患者因左侧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肱骨近端塌陷坏死入院。双侧肱骨CT扫描获取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患者健侧与患侧肱骨光固化树脂模型;根据骨质破坏范围设计截骨长度;以健侧肱骨镜像图像为基础设计患侧个体化定制半肩关节假体外形,通过电子束熔融技术制造Ti6Al4V半肩关节假体。术前使用患侧模型进行模拟截骨,使用定制假体与残余模型进行模拟匹配实验;术中行近端肱骨截骨后,按照术前设计位置植入定制假体。术后1、3、6和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为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0 mL。术后1、3、6和12月分别复查肱骨X线图像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患者无感染(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脱位、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UCLA肩关节评分:术前和术中13分,术后1个月15分,术后3个月22分,术后6个月28分,术后12个月30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和术中21分,术后1个月28分,术后3个月61分,术后6个月65分,术后12个月70分。DASH上肢功能评分:术前DASH分为100分,术中100分,术后1个月63分,术后3个月50分,术后6个月44分,术后12个月25分。术后患肩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基本满意。结论:植入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下的个体化半肩关节假体可完成涉及关节骨缺损的解剖和功能重建,患者短期随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双肘关节、肩关节、半肩关节、腕关节、半腕关节、翻修腕关节、膝关节、完整半骨盆置换、骶骨重建、距骨置换等手术中3D打印个体化植入物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使30余例各种严重骨缺损的病人植入手术正常开展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脑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之后分别处死做病理染色及脑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形态改变,计算梗死范围大小,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12、24、48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增加,在术后12 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的尾状核、苍白球,皮质主要包括顶区、颞区及部分的枕区和额区;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范围逐渐增大,术后48 h时大鼠的梗死范围最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脑梗死范围大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r=-0.196,P0.05)。结论脑梗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脑梗死范围随时间延长持续扩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范围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二恶英的毒性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