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目的观察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对人肾系膜细胞(HRMC)趋化因子Fk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重组MMP-2干预体外培养的HRMC,逆转录PCR检测Fkn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HRMC上清液中Fkn蛋白含量。结果 HRMC的Fkn mRNA表达水平随MMP-2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上清液中Fkn蛋白含量随MMP-2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重组MMP-2可以增加Fkn mRNA的表达,而降低上清液中Fkn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2.
背景:正畸医生常常通过扩大腭中缝矫正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骨形成蛋白2可以诱导骨和软骨的形成,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的骨重建。然而关于骨形成蛋白2在腭中缝牵张成骨中的时间空间表达规律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在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实验选用80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将初始力值为50 g的腭中缝扩大簧黏接到大鼠两侧上颌牙列上建立大鼠腭中缝牵张模型,牵张1,4,7,14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分析骨形成蛋白2蛋白和mRNA在各加力时间点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腭中缝扩张后骨形成蛋白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存在时空表达差异,主要定位于腭中缝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层、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胞浆及其细胞外基质。同时,骨形成蛋白2 mRNA表达也明显上调。提示腭中缝牵张力可刺激骨缝中骨形成蛋白2蛋白和mRNA的合成,在骨缝塑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氯喹联合拓扑替康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靶向溶酶体药物氯喹(chloroquine,CQ)联合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TPT对结肠癌SW480、SW620、Colo205和LoVo细胞的抑制率,以及CQ和TPT联合应用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CQ或TPT作用于LoVo细胞后,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P62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内YFP-LC3的点状聚集;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Beclin1基因表达后,应用TPT作用LoVo细胞,锥虫蓝染色法计数细胞死亡率.结果:低浓度的CQ能够增强TPT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CQ通过干扰自噬溶酶体功能阻断TPT诱导的自噬;通过siRNA沉默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也可增强TPT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CQ能够增强TPT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自噬有关.预测CQ在结肠癌治疗方面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增敏剂.  相似文献   
84.
王尧  李婧  刘人恺  李钒  胡海琨  邹淑娟 《口腔医学》2011,31(11):641-643,646
目的 研究骨缝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的体外成骨潜能及骨形成蛋白(BMP)2转染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 取10 d左右的SD乳鼠颅骨矢状缝及缝边缘2 mm骨组织,分离培养骨缝间充质细胞。取第三代细胞进行骨向诱导,培养1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同时取第三代细胞进行BMP2转染,培养7 d和10 d时检测ALP活性。结果 ①骨缝间充质细胞在骨向诱导l周后,可见多数细胞开始呈簇状生长,大部分细胞呈ALP染色阳性;②BMP2转染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培养7 d和10 d ALP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该方法所获得的骨缝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活性和良好的成骨能力;BMP2能够诱导骨缝间充质细胞成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和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结合康复踏车训练对卒中急性 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 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桥式训练、坐站训练、常规踝背屈 训练等,每日训练1次,每次45 min,每周训练5 d,训练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 FES结合康复踏车系统训练,每次20 min,每周训练5 d,训练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功能性 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 结果 ①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 的FAC评分、下肢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 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踏车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6.
正门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滞时可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发生门静脉高压。影像学上门静脉主干内径≥1.3 cm,脾静脉内径≥1 cm,则提示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按照病因可分为肝硬化性、非肝硬化性,以肝硬化性常见。越来越多的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日益受到重视,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包括  相似文献   
87.
针对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阜宁县卫生系统从创新服务理念,提升医疗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抓起,构建起亲情般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百姓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对国内20所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的2013-2017年期间SCI发文情况分析,以期为这些高校冲刺“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给出具体策略,同时为政府导向性资助提供参考,提升我国医学水平国际影响力。方法 基于WoS及ESI数据库对这些高校发表的SCI论文相关数据,包括SCI论文产出量、篇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量、“H-指数”、基金资助情况及来源期刊影响因子等多种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数据检索及分析,探索这些SCI论文反映出的现状以及问题。结果 本研究中的高校均进入ESI数据库,ESI排名与US News、ARWU全球排名基本一致;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428名)”、“药理学与毒物学(94名)”已入围或者接近ESI全球1‰排名;高被引论文量与发文量总量的占比仍然低于国内平均水平;H指数与篇均被引成正比,与国内一流高校尚有差距。绝大部分论文受到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但大量SCI文章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结论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独立设置医科大学全球排名在近五年飞速发展,虽然与国际一流高校和学科尚有差距,但是潜力巨大。临床医学学科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生物与生化等为代表的学科水平与国际水平在不断缩小差距。高校层面需要立足区位优势,政府需深化医学教育政策研究,发挥智库作用,共同提升我国医学水平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探讨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抽取兔骨髓细胞,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以内皮细胞培养液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流式细胞术以及内皮祖细胞吞噬功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培养48小时后可见贴壁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明显,至培养第7天成片生长的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梭形的内皮样细胞。内皮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133(+),CD34(+),Ⅷ因子(++),KDR(++);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CD133的阳性率为(18.23±7.12)%,CD34的阳性率为(47.71±14.85)%,CD31的阳性率为(71.61±13.51)%,KDR的阳性率为(87.24±11.40)%。细胞吞噬功能鉴定说明超过80%的贴壁细胞都特异性地摄取了Dil-acLDL和FITC-UEA-1。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90.
脊肌萎缩症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脊肌萎缩症隐性遗传疾病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在 SMA相关基因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可能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基因和基本转录因子等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