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研究输血相关铁蓄积患者的骨密度,探讨继发性铁蓄积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4例输血相关铁蓄积患者资料,检测患者每次输血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并检测研究结束时患者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Pearson或Spearman直线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研究患者骨密度与铁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平均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273.14 ng/ml,明显升高,平均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T/Z值分别为-1.75和-1.48,低于正常人水平;将患者分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3组,3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以及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分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和正常骨量组,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患者36例,占总数67%,与正常骨量组相比,这些患者年龄大,接受输血治疗的时间长,糖尿病发病率高,血清白蛋白低以及血清铁蛋白高和转铁蛋白低;相关分析提示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输血治疗时间、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血清铁蛋白是影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矫正年龄因素,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40(P0.05)。结论输血相关铁蓄积患者存在骨密度降低,骨密度与体内铁蓄积水平呈负相关。本研究为继发性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研究提供了新的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32.
韩志强  狄东华  陈永华 《吉林医学》2012,(34):7440-7441
目的:回顾性研究两种切口治疗肩胛颈及肩胛外侧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两种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颈及肩胛外侧缘骨折32的临床资料。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肩胛骨颈、体部骨折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8~52岁,平均36岁。其中颈部骨折10例,肩胛体部及肩胛外侧缘骨折20例。两者均有2例。有5例合并锁骨骨折,2例有肩峰骨折,3例肩胛岗骨折,合并肋骨骨折10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肺挫伤3例,下肢骨折2例。1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Judet肩胛骨倒"L"形后侧入路。13例患者采用肩胛骨外侧缘直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钛钢板、螺钉行内固定术。结果:手术切开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肩胛骨颈、体部骨折通过沿肩胛外侧缘做一直切口的手术治疗能够以微创完成肩胛骨颈、体部骨折的满意复位及内固定,同时根据Rowe的疗效分析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3.
由于肱骨干与桡神经解剖关系的特殊性 ,肱骨干骨折因医生处治不当而导致桡神经损伤并非罕见。自1995~ 1999年 ,我们共收治 16例不同程度的损伤。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6例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18~5 2岁 ,平均 30岁。术前检查无桡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 ,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伸腕、伸指功能障碍 ,虎口区感觉障碍。行保守治疗 10例 ,松解术 3例 ,直接吻合术 2例 ,肌腱移位 1例。随访时间 6个月~ 4年。1.2 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1.2 .1 动作粗暴是其主要因素 为充分显露切口 ,过度游离 ,持续牵拉使桡神经损伤 11…  相似文献   
34.
35.
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4年11月-2001年4月处理的103例胸腰椎骨折和椎弓断裂滑脱患者进行总结,并对19例并发症原因加以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7.3%。固定节段错误2例;椎弓银钉位置不良4例;过度撑开复位2例;深部感染2例;断钉及钉道松动7例;连接杆翻转1例;取内固定截瘫1例。结论: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并发症并非少见。应选择可靠的内固定物;严格地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中X线透视监测,使手术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36.
37.
王波  高翔  张广程  狄东华 《江苏医药》2015,(6):655-657,620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老年偏瘫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例。国际内固定协会(AO/ASIF )分型:AO31.A1型3例,A2型7例,A3型2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5 min ,术中出血40‐12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髋关节X射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偏瘫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下肢不等长(LLD)感知的发生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43例、股骨头坏死49例,通过测量术后双髋正位片评估解剖性LLD,问卷调查评估对LLD的感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EQ-5D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①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LLD感知率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45% vs.14%,P<0.05).②感知组Harris评分(89.34±1.54)与非感知组(90.34±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知组EQ评分低于非感知组(0.843 vs.0.962,P<0.05).③LLD感知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LLD感知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39.
距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其骨折脱位后容易发生距骨坏死和关节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满意疗效。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距骨折1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报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特点及诊治注意事项。方法 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共治疗60岁以上(60-93岁)髋部骨折156例。男性55例,平均年龄71.8岁;女性101例,平均年龄73.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4例,男性20例,女性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本组接受非手术治疗41例;手术治疗115例,其中行各种内固定手术4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8例,股骨头颈切除2例。部分病例同时给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获得随访110例。随访时间0.5-3.5年。术后下肢静脉栓塞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2例,断裂1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4例,术后近期死亡2例(死于心肌梗塞及呼吸道感染),97例(88.2%)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1)老年人髋部骨折以女性多见,占64.7%;男性少见,占35.3%。这与女性绝经后骨折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老年股骨颈骨折多见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则多见于男性。70岁以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明显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2)老年人髋部骨折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都有明确外伤史;而股骨颈骨折常由轻微外力(扭转)所致,因此在诊断时须防止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3)老年人多伴有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具致使的威胁,因此在治疗上如无禁忌应争取早期手术,早期下床活动。(4)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这对减轻全身骨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再骨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