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治疗长骨骨干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4例长骨骨干恶性肿瘤患者于我院接受骨干瘤段切除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手术。4例均为男性,年龄24~60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干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肺癌单发股骨干转移瘤1例,软组织腺泡状肉瘤胫骨干转移瘤1例,肾癌单发肱骨干转移瘤1例。结果获得随访16~4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患肢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为28.3分(27~30分)。均无局部复发。其中3例无瘤生存;1例胫骨干转移瘤患者术前已有肺转移,术后9个月出现脑转移,目前带瘤存活。结论肿瘤瘤段截除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术是治疗长骨骨干恶性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该术式能够达到安全的外科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植骨再固定的方法治疗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所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176例中41例不愈合,22例进行了骨接触端的重新植骨治疗,其中15例临床资料完整.再植骨治疗时年龄15~34岁,平均为24岁.初始疾病为: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内皮瘤2例、骨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2例.发病部位:股骨下端7例、肱骨中段3例、股骨中段2例、胫骨上端2例、肱骨上端1例.15例患者中,8例单纯不愈合行植骨术,另7例不愈合并发原内固定断裂行植骨和再固定手术.结果 随访时间18~148个月,平均47个月.15例中13例骨愈合,占86.7%.愈合时间5~20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8例无原内固定失败者均重新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个月.另7例原内固定失败者5例重新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与上述8例比较愈合时间相似.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例仍不愈合,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13例骨愈合的患者MSTS评分平均25.1分,8例无原内固定失败者25.4分,5例原内固定失败者24.6分,评分基本相同.结论 应用自体骨植骨再固定的方法治疗大段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再手术后功能影响小,较人工假体置换相比有明显优势,对于大段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患者,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3例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9~29岁,平均17.9岁.术前Hartis评分平均为67分(38~78分).所有患者术前经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后行手术治疗.术前活检3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2例.所有最终诊断以术后病理为准.所有患者行前侧Smith-Peterson入路经股骨头圆韧带止点开窗行肿瘤刮除植骨术,自体骨植骨7例,异体骨植骨5例,自体骨加异体骨混合植骨1例.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6~8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1例自体骨植骨患者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后出现股骨头塌陷坏死,6个月后改行股骨头切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功能良好,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8分(69~98分),较术前提高21分.自体骨植骨患者平均骨愈合时间5.3个月(3~11个月),异体骨植骨患者6.8个月(3~13个月),混合植骨患者4个月.结论 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髋关节前侧Smith-Peterson入路经股骨头圆韧带止点开窗肿瘤刮除植骨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植骨愈合前避免负重,并进行免负重髋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4.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rlt melanoma,M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甲期易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恶性黑色素瘤往往累及躯干肢体皮肤及运动系统,涉及部位较广泛,而目前并尤黑色素瘤外科专科,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方向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是基于对外科切除边界的深刻认识、严格理念和深谙组织缺损重建的操作技术,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医师承担了恶性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及随访的功能结果。方法回顾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恶性肿瘤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15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的患者有1例,股骨下段的11例,股骨干的13例。肿瘤破坏范围22~28cm,有跳跃灶6例,病理性骨折2例。术前均行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骨肉瘤的23例,软骨肉瘤的1例,小细胞肿瘤1例。24例行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手术经患肢外侧入路切除瘤骨,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结果25例均有随访,平均46个月(3~132个月)。ⅡB期患者20例,其中6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占30%),6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无瘤存活3~132个月(平均61月)。ⅢB期患者5例,存活9~20个月(平均12.5月),最终死亡。本组3例患者术后6~14个月局部复发(占12%);23例患者术后恢复行走,占92%,依Enneking骨骼肌肉系统肿瘤术后功能评估系统,肢体功能恢复率41%~90%(平均70%)。3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结论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术适于股骨广泛受侵犯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对于Ⅲ期患者,姑息性保肢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湖北省劳动力人口的主观疲劳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改编的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对湖北省3 234名城乡劳动力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结果被调查人群的主观疲劳率为82.1%,疲劳者与非疲劳者在居住地、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类型、慢性病、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湖北省劳动力人口的主观疲劳率处于较高水平,需要引起关注,疲劳和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7.
背景:刮除植骨是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式如切除、激素注射、栓塞也见诸报道,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愈率。目的:回顾性分析117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治疗方案。方法:1993年2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7~60岁,平均23.1岁,中位年龄21岁;病变主要位于股骨、胫骨、脊柱、骨盆及肱骨。治疗手段主要为病灶刮除,还包括局部切除、激素注射、栓塞、放疗、单纯内固定。结果:1年以上随访期77例,随访时间为12~176个月,平均36个月。7例复发,术后复发时间为6~102个月,中位术后复发时间为20个月,复发率为9.1%。复发病例均为病灶刮除患者,其中骨盆3例,股骨4例。初始行非手术治疗8例,其中6例可见病变修复。结论:病灶刮除仍是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手段,骨盆病变及复发病变接受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较大,对病变部位手术难度大或术后肢体功能影响较大的病变可试行非手术治疗,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有助于控制复发率并保留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8.
背景:肺转移是骨肉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骨肉瘤患者肺内常出现直径〈5mm的微小结节,这些微小结节的性质诊断至今仍是难点。目的:拟应用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定期检查对骨肉瘤患者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最终转归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是否有助于筛查骨肉瘤微小肺转移。方法: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对250例骨肉瘤患者进行定期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检查,进而分析骨肉瘤患者肺内微小结节的的发生率、动态变化率并判断肺内微小结节是否为转移病灶。结果:250例骨肉瘤患者中119例(47.6%)发现直径〈5mm的肺内微小结节,16例(13.4%)的肺内微小结节发生动态变化(增大或增多),并诊断为肺转移。结论:应用定期薄层胸部CT及结节分析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微小结节的发生率、动态变化及最终转归,有助于提高部分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9.
90.
一、建议设置床位设置:20-30张人员设置:必须由经过三级学科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医生:1个主任医师、3个副主任医师、3个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若干骨肿瘤科正、副主任医师都需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医院经过培训,接受过正规的骨科专业和肿瘤专业训练。学科带头人需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有深刻的认识,不仅要求精通肿瘤学,还要求掌握骨科学的各种临床技能,如骨与软组织重建技术;另外除了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能带领全科进行骨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科室的长久建设。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需要完成骨科各专业亚科包括创伤骨科、矫形骨科、脊柱骨科等科室的轮转,学习肿瘤学、影像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护士:医生和护士的比例约为1:1.5,所有护士需要至少有一年在三甲医院接受系统护理培训的经历。相关科室支持:放射科——包括X线、C T、M R I、血管造影,血管栓塞,各种影像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准确诊断及肿瘤切除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的重建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病理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依赖临床、影像和病理的三结合,因此需要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协同完成治疗前的诊断及化疗后疗效在病理学方面的评估。核医学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