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因腰椎穿刺而引起慢性化脓性脊椎炎较罕见,由于临床症状较模糊,往往不能及时诊断,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予后良好,现将我们治疗的4例慢性化脓性脊椎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亦称Buerger氏病,是全身中小血管炎症闭塞性病变,主要侵犯下肢,自1908年Buerger报导此病以来所探索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均不满意。日本西村昭男于1979年首次报导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对此病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报导我科自1981年以来采用显微血管吻合的大网膜移植治疗闭塞性脉管炎共7例,术后3~3.5年随访疗效满意。 收治的7例中,血管闭塞分类,Ⅱ型6例,Ⅰ型1例。营养障碍期4例,坏死期3例。手术方法基本按西村昭男术式。入网膜延长60~85cm,以胃网膜右血管为蒂,其中6例与股动脉和1例与骼外动脉作端侧吻合。静脉均与受区大隐静脉作端端吻合。胃网膜右动脉外径为1.86~3.0ml,其静脉外径为1.86~4.0mm。术后症状消失,患肢血循改善,皮温正常,足趾溃烂处愈合。本文就手术技术提出见解,对此治疗方法提出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内皮细胞代谢活性,超微结构和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快速冷冻和二步冷冻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小时后施行移植。观察方法包括四唑盐还原试验、扫描电镜、静脉造影及病理检查。结果:经二步冷冻保存的异体小静脉,其代谢活性和内皮细胞形态得到良好保持,移植后排斥反应减弱,90天通畅率80%。结论:二步冷冻降温是异体小静脉冷冻保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12月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5~3.0 kg,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24只,2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A组(实验组):骨隧道的腱骨间隙填注入TGF-β1和b FGF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B组(对照组):骨隧道腱骨间隙填注入纤维蛋白凝胶,术后4、8、12周不同观察节点猝死动物观察2组移植ACL的组织学形态、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并比较。 结果 组织学方面:术后4周,2组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可见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开始形成,A组多于B组;术后8周,A组可见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已经开始排列有序,并出现排列密集的Sharpey纤维,B组Sharpey纤维较少;术后12周,A组韧带止点结构排列较有序,新生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及骨细胞趋于成熟,隐约可见到“潮线”样结构,B组结构仍然不清晰。在术后每个观察节点,A组的新生骨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在同一观察节点要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力学方面:术后4周A、B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2.69±5.09)N、(61.59±5.82)N,8周(83.00±5.24)N、(73.93±8.89)N,12周(102.39±6.42)N、(85.12±9.59)N,2组力学均有提高,A组平均抗拉力载荷均明显大于B组(均P<0.05)。 结论 TGF-β1、bFGF复合物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后腱-骨愈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检测两步冷冻法不同冷冻温度对外周神经中许旺细胞(Schwanncell,SC)抗原性的影响及冷冻保存最佳温度值的确定。方法取SD雌性大鼠80只,分为8组,每组10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2cm,1组为新鲜对照组,另7组为实验组,采用两步冷冻法分别降温至-20℃、-30℃、-40℃、-50℃、-60℃、-70℃和-80℃,保存2h后转液氮中保存48h,取出后在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1min。每组取3mm长3段神经组织作电镜检测SC超微结构变化。将各组冷冻后的神经段制成石蜡切片,应用抗MHCⅡ抗体(OX6)作免疫组化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各组的抗原性变化。结果电镜检测结果表明-40℃组SC细胞膜及核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70%组及-80%组SC染色质碎裂、边聚;抗原性检测结果表明各冷冻组神经组织抗原性均较新鲜组为低(P〈0.01),但-70℃组及-80℃组神经组织抗原性最低。结论-40℃组SC细胞结构完整,组织抗原性低于新鲜组,且SC生物活性最好,综合判断,-40℃是外周神经冷冻保存的最佳温度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报道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方法:全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满意,经0.5-3.0年随访,总优可逾90%。结论:术式选择术中的精神定位、彻底切除神经根周围的压迫衣防止椎管内粘连,是提高手术疗效而防止复发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7.
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吻合腓动、静脉的腓肠神经游离移植修复上肢神经缺损5例(见附表),均获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讨论:(1)张力下缝合神经不仅易使缝合口撕裂,而且会引起移植物缺血、纤维组织增生、机化,最终癜痕挛缩使神经轴突纹窄。Millesi提出神经缺损超过2cm以上者,应考虑采用神经移植进行修复,尽管神经移植后轴索必须通过两个吻合口,但比在张力下直接缝合神经其轴索再生和神经进入远端的程度要好。通过本组资料,我们认为无张力的神经缝合是处理任何神经缝合术的重要原则。(2)一般非血管化的游离神经移植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神经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道我院骨科自1978~1991年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骨移植术,治疗各种原因的骨缺损、骨坏死和骨不连接208例、210次手术。其中带血管蒂的骨瓣转移术102例、103次手术。吻合血管的移植术106例、107次手术。供体有含旋髂深血管,臀上血管深上支,旋股外血管、第3腰动脉的髂骨瓣含肺动静脉的腓骨,含第1掌背血管的掌骨瓣以及含旋肩胛血管的肩胛骨复合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死19例;各种骨缺损、骨不连119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达9年,最短为6个月,被移植骨瓣在受区达到性愈合的206次,占210次手术的98.1%。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以15%二甲基甲砜(DMSO)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玲冻步骤,对狗的含后肋问血管的肋骨段进行冷冻处理,在液氟中保存96h后,施行同种异体移植于髂嵴骨缺损区。术后3周内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移植体进行免疫学(白细胞个素Ⅱ、T细胞亚群)监测,SPECT扫描、血管造影和病理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移植肋骨段血循环丰富,骨细胞代谢活跃,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个月达骨性愈台,取得了类似于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报道采用冷冻保存胚胎颅骨骨膜移植修复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0年5月—1994年4月,对42例(47侧)髋关节软骨全厚缺损采用冷冻保存胚胎颅骨骨膜移植进行修复,其中14例股骨头骨质重度坏死者,同时施行带旋髂深血管髂骨植骨。对34例(38侧)髋关节进行了2~6年(平均40个月)随访。结果:按照吴之康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疗效评定标准.术前平均得分6.4分,术后平均得分15.8分,优良25例,很好5例,好3例,尚可1例。结论:与自体移植物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相比,本方法无附加损伤,具有移植材料来源充分,取材量大.形态与股骨头相似等特点,是治疗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