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404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62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苏阳楚 《现代医院》2012,12(8):54-5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MS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各种检测方法的统计及分析。结果 82例MS患者,男∶女为1∶2.41,发病年龄相对集中,以25~45岁较多,并且青壮年女性为主要群体,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占总数的80.49%,复发缓解型占59.76%。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以肢体无力为主要首发症状,其次是视力受损。结论 MS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临床诊断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2.
假酒只卖你     
野夫 《家庭保健》2014,(3):88-89
偶遇初恋 我是“文革”结束之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应届生,毕业之后却从城里分配到一个贫困落后的乡野,内心郁闷至极。我扛着和整个乡镇完全不和谐的行李,一副明珠暗投的负气模样,趾高气扬地找到乡公所。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特点,总结经验,降低误诊率。方法对67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27例(70.9%),心衰4例(12.9%),误诊率为35.8%。结论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起病隐匿,表现出较高的误诊率。对于以心脏病为首发症状的病例,采用早期、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青年(≤4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358例房颤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及非青年组(45岁<年龄≤60岁,n=264),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手术3个月后,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心房扑动和(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30 s定义为房颤复发。结果:青年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39.7±4.8)岁,男性76例(80.9%)。青年组与非青年组相比房颤病程较短[(15.8±15.6)个月vs.(27.5±34.0)个月,P=0.001],CHA2DS2-VASc评分[(0.74±0.83)分vs.(1.19±1.07)分,P<0.001]和HAS-BLED评分[(0.40±0.54)分vs.(0.63±0.65)分,P=0.002]更低,左心房内径更小[(38.2±5.6)mm vs.(40.0±5.4)mm,P=0.006],合并心房...  相似文献   
55.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摘要)宋执敬楚建民任绪功王平张丽蓉李勇降压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糖代谢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报道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符合...  相似文献   
56.
原发性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是否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136例AMI患者,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和非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与无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年龄较大(64.6±10.6比61.8±12.2岁, P<0.01),女性较多(34.9%比25.6%,P<0.01),多伴有糖尿病(25.5%比20.5%,P<0.01)和高血脂症(63.3%比57.2%,P<0.01),有吸烟史者较少(47.8%比58.0%,P<0.01),住院期间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较低(97.0%比98.7%,P<0.01),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分别为73.6%比65.7%,P<0.01;80.1%比76.2%,P=0.032).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组(10.3%比5.9%,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均为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将wistar大鼠以劳倦、饮食失节、寒暑失宜诸因素致脾虚后,感染幽门螺杆菌(HP)成功。其脾虚表现符合有关统一标准,扫描电镜下鼠胃粘膜可见微绒毛损伤;HP感染10天后在培养、尿素酶、w—s银染及涂片检测、免疫酶标ABC法阳性率分别为66.67%、80%、70%、100%、80%。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大鼠脾虚症状改善,HP培养阴性。该模型对HP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抗HP的药效学,脾虚证、扶正祛邪治则等研究,均具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报道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旁路的鉴别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15 6例ILVT患者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RFCA ,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房呈 1∶1传导的患者给予三磷酸腺苷2 0~ 3 0mg静脉注射 ,观察对三磷酸腺苷的反应。同时行RS2 刺激 ,观察有无A波提前 ,明确房室旁路逆传。结果 :5例对逆向传导无影响 ,逆传A波呈非向心性分布 ,同时心室RS2 刺激A波提前 ,证明存在房室旁路逆传 ,5条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次诱发ILVT时出现室房分离 ,于左后间隔记录到分支电位或心动过速时V波最早处消融ILVT成功。结论 :ILVT可以和房室旁路同时存在并导致室房 1∶1传导。  相似文献   
59.
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肝损害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静脉应用胺碘酮后致急性肝损害6例患者应用的适应证、剂量、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出现急性肝损害前静脉应用胺碘酮剂量为290—3000(1322.5±973.8)mg。6例患者用药后(40±29)h肝酶开始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为199—9885(2992±345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为247—6750(2583±2402)U/L。停药护肝降酶治疗后(28±17)d肝酶降至正常。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可以导致急性肝损害,应及时监测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对照传统修复的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s,C),初步评价功能易适数字化全口义齿(functionally suitable denture,FSD)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数字化方法和传统方法分别为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无牙颌受试者完成两副全口义齿(FSD和C).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咬合调整次数、压痛点数、咀嚼效率检查等主客观评价指标,对FSD与C在初戴及佩戴3周后的患者满意度、咬合状态、 基托组织适合度、咀嚼效率等方面进行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FSD初戴总体及发音满意度高于C(P<0.05),3周后两者总体及各项满意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FSD初戴咬合调整总次数及正中和侧方咬合调整次数少于C(P<0.01),前伸咬合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FSD初戴及3周后的压痛点数及咀嚼效率与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D具有良好的初戴满意度以及咬合适合性.对于无不良颌位的无牙颌患者,在减少患者复诊次数的同时,可以获得与传统全口义齿相似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