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4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建立一种可快速、准确地对蓖麻毒素、A型肉毒毒素及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 首先合成了一种可见光激发的镧系荧光微球,通过比较不同粒径的铕离子荧光微球,筛选出最佳粒径的微球偶联标记效价最高的捕获抗体,分别与相应检测抗体平行组合,确定最优的配伍组合条件建立检测方法.其次,对该法的敏感性、精密性、定量能力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RFIC)可在20 min内完成对3种生物毒素的定性/定量检测.3种毒素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0.5 ng/ml,定量范围为0.5~50 ng/ml,3种毒素间及与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均无交叉反应,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可见光激发的TRFIC,在生物毒素的检测中获得了较高的最低检测限,与配套的小型便携式检测仪器一起使用,具有检测快速、可远程传输结果的优势,未来在生物反恐、生物武器核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体内长期实验的应用方法。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八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JNK高剂量组、JNK低剂量组、JNK空白组、DMSO模型组、DMSO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自实验第一天开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连续4周。4周末检测实验兔心肌组织JNK总蛋白及蛋白磷酸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经阿霉素干预后,各组实验组心肌P-JNK表达均不同程度上调,其中以模型对照组、DMSO模型组上调最为明显(P<0.05)。JNK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心肌P-JNK表达水平上调较模型对照组缓慢(P<0.05),其中以JNK高剂组心肌P-JNK水平上调最为缓慢(P<0.05)。各实验组间JNK总蛋白、JNK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4周小剂量皮下注射JNK信号通路抑制剂可以显著下调p-JNK的表达,该方法能够为体内长期实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远端骨折25例行锁骨钩板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早期和内置物取出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移位锁骨远端骨折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钩钢板取出后表现为疼痛不适等现象均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35.
内质网作为细胞内的一种膜质细胞器,通过参与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的合成、折叠、成熟和翻译后修饰以维持细胞内稳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内质网环境受到干扰后蛋白质将发生折叠或错误折叠,此时内质网应激被激活,可对神经元的凋亡与自噬进行调控,在缺血性脑卒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入手,探讨内质网应激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关系,介绍中医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与自噬的研究概况,为研究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SDS及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7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精神及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数据探索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 CCNB1)、细胞周期蛋白B2(cyclin B2,CCNB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 dependent kinase 1, CDK1)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下载2个数据集的RNA高通量测序表达量数据,采用DESeq2软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基于差异表达基因的结果进行后续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选出其中最有意义的模块,这些模块中包括的基因即为核心基因;用来自其他数据库的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验证核心基因的表达情况,验证其是否为差异表达基因;对经验证确定为差异表达基因的核心基因行生存曲线分析,筛选对肺腺癌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的核心基因;分析这些核心基因在肺腺癌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然后用KOBAS数据库对筛选出的核心基因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用muTarget工具将筛选出的核心基因表达量与肺腺癌基因突变状态进行关联,基于GDSC数据库的药物信息,探索这些核心基因在肺腺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最后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依据大数据分析探索如何有效选择重点监管对象和质控指标,尝试建立依据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质控管理方向和策略的科学质控管理体系。 方法对2018年四川省155家哨点医院超声医学科的25个质控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质控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其次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元质控数据投影到主平面,进行异常值探索并采用最小协方差聚类判别(MCD)算法给出统计差异的95%可信区间;最终根据主成分的得分图得到医院的聚类信息以及根据主成分的载荷图发现对探测聚类贡献度最大的质控指标集。 结果MCD算法可以明确指出在同级医疗机构中超声质控指标异常分布的医院。如华西二院,其第二主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级甲等医院,结合载荷图发现其低年资医师人数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远高于其他医院,表示其人才储备最丰富。其中有6家三甲医院、7家三乙医院、6家二甲医院、6家二乙及其他医院得分异常,为重点监管对象。载荷图中的主要差异指标进行成分分析显示:年龄25~35岁的医师占比、住院医师占比、学士学位占比是三甲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中门诊患者占比、超声检查中住院患者占比、年龄36~45岁的医师占比和病理符合率是三乙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学士学位医师占比、学士以下学历医师占比、年龄>45岁的医师占比和超声科医患比是二甲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年龄35~45岁的医师占比和门诊占比是二乙及其他等级医院质控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基于大数据分析各级医疗机构超声质控数据可以精准定位质控管理对象和质控监管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消化道出血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 采用降血压、降颅压、抗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同时予抑制胃酸、止血剂等治疗,病情严重者胃内注入凝血酶和黏膜保护剂,其中8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死亡21例,病死率为65.6%(21/32).少量出血3例,中等量出血25例,大量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最短为脑出血后1.5 h,最长9d,平均5.4 d.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发病时的血压较高、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程度较大有关,此外,合并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较高,表明消化道出血是提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