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对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以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rBMSCs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传代培养,分别应用1、10、100、500μM SEC2处理细胞,检测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骨桥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 rBMSCs在应用SEC2诱导时,随着浓度的增加,rBMSCs的增殖逐渐被抑制,其中100μM SEC2共培养细胞增殖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100μM SEC2诱导rBMSCs 16d后,成骨诱导检测茜素红染色可见矿化和钙沉积;同时进行RT-PCR检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桥蛋白(Osteopontin)和胶原蛋白-1(Collagen I)有明显上调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C2能够使rBMSCs成骨分化,分化的效果与肠毒素剂量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利用形态学方法,初步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对骨性关节炎中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制作骨关节炎模型,将DC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注射进关节腔,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利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评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应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进行骨科巨大肿瘤Ⅰ期切除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阐述骨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优势.方法 收集本院关节四肢外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施行一站式杂交手术切除6例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63岁.其中纤维瘤2例,软骨肉瘤4例.评价一站式杂交手术在治疗巨大肿瘤中的优势和近期疗效.结果 骨科一站式杂交手术切除巨大肿瘤彻底,平均随访16(9 ~28)个月,无复发,平均术中出血量422 mL,平均手术时间192 min.结论 利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进行Ⅰ期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4.
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例行血管修补,3例行人造血管移植,2例行大隐静脉桥接,1例行直接端一端吻合。结果 手术修复成功12例,静脉修复后均无明显肢体肿胀,动脉修复术后1年随访,均可清晰地触及桡动脉搏动。其中2例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术后1年随访未完全恢复。死亡3例。结论 对锁骨下血管损伤应做到诊断迅速,快速有效止血,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手术修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切口,严格遵循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吻合、修补、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对比研究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oint contact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选取12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尸体桡骨制成横断骨折,骨折间隙为1cm,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每对随机选取一根用PC-LCP固定,另一根用DCP固定。进行前后四点弯曲、内外四点弯曲及扭转实验,得到相应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结果 PC-LCP 固定骨质疏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后的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均强于DCP,但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新型接骨板PC-LCP 固定骨质疏松性粉碎性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具有优于DCP的趋势。  相似文献   
76.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手术矫形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矫形过程中暴露、剥离组织较多,出血量大,需较大量的输血.为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输血性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输注异体库存血.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后路矫形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7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矫形后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9例均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矫形前预存自体血及矫形过程中自体血回输,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失血量:对照组400~1 000 (867±161) mL,实验组350~1400 (842± 376) mL,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输入库存血量:对照组500~1 800 (845±332) mL,明显多于实验组0~1 300 (423±237) mL(P < 0.01).提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矫形过程中出血量,同时矫形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77.
对8例儿童地震伤员进行伤情救治与心理救治,创伤救治有骨折内外固定术、肢体清创术、肢体残端修整术、截肢术等;心理救治主要采取了心理干预4原则。无1例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大多数已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们收治的33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值18~57,平均26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0例。Ⅱ型19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6例。B级7例,C级11例,D级9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6个月。31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14例有1级以上恢复。7例无变化。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急诊适用伤害控制原则。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免疫观察期可安全地按计划进行最终手术。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与人工髋关节置换联合Ⅰ期治疗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经验。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6-59岁,平均49.1岁。其中行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植骨的一侧,Ficat分期为Ⅱ、Ⅲ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一侧Ficat分期为Ⅳ期。结果 经过18-84个月(平均56.5个月)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植骨的股骨头外形好,关节间隙清晰,患者较为满意。结论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与人工髋关节置换联合Ⅰ期治疗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延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回顾分析40例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为临床上对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评估、植骨方式、髋臼重建方式及预后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科1998年1月-2004年1月间对髋臼骨缺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进行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片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58例患者取得完整随访资料有40例(40髋),随访时间为24~70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平均56.5岁.结果 显示:术前平均HHS为26.50分,术后平均HHS为86.83分.术后疗效明显改善(P<0.01). 结论 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修复髋臼节段型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效果良好.对于节段型骨缺损,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