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8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目的:观察缓慢牵伸肢体延长时周围神经相应的脊髓及背根神经节(DRG)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方法:29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以1mm/d的速度缓慢牵伸延长至20%、40%,停止延长后2、4周,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背根神经节及脊髓中GAP-43mRNA的表达及定位,以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缓慢牵伸至20%时相应脊髓及神经节呈阳性表达,延长40%时呈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82.
缓慢牵伸肢体延长周围神经亚临床损害修复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肢体缓慢牵伸延长周转神经亚临床损伤的自然修复过程。方法 60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至40%,停止延长后2周、4周、8周时观察胫神经损伤自然修复的组织学及感觉诱发电位(CSEP)的改变。结果 延长40%时,可见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朗飞氏结区增宽,且主要发生于大的有髓神经纤维,电镜下可见髓鞘呈双环状,空泡状改变及环形小体形成压同突;并可见新形成的髓鞘;停止延长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变逐渐修  相似文献   
28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骨形成、骨吸收脱偶联,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形成已得到证实。但骨形成、骨吸收脱偶联的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近年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9年Tobia较早将骨细胞凋亡概念引入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骨细胞异常凋亡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骨细胞凋亡也成  相似文献   
284.
我国现代创伤骨科发展迅速,新认识由强调内固定力学方面向强调生物学方面转变,而伤害控制骨科学则是一项新的、正在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285.
周围神经适应缓慢牵伸机理的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幅度缓慢支体延长地周围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20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后,行胫后神经复合感觉电位(CSEP)及腓肠肌,胫前肌脊髓诱发肌电图(EEMG)测试,结果 延长10%时,胫后神经CSEP及胫前肌EEMG的峰值显著下降,20%时,胫后神经CSEP,胫前肌EEMG的峰值,潜伏期及腓肠肌EEMG的峰值均显著异常,30%时,胫后神经CSEP,胫前肌及腓肠肌EEMG的潜伏期,峰值,面积  相似文献   
286.
目的:通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sic protein,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1)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诱导成骨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生长因子参与,进一步阐述BMP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16只,手术造成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缺损内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颗粒(经脱钙,脱蛋白及高温,高压处理)为载体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10mg,对照组缺损内仅植入牛松质骨载体,分别于术后第3,7,14,21天取两组缺损内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并作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早期各时相均有TGF-β1的mRNA表达并作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早期各时相均有TGF-β1的mRNA表达,表达细胞主要为间充质的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表现为在这些细胞胸装内出现此蓝色颗粒,颗粒的大小及颜色的深浅表示基因表达信号的强弱,实验组TGF-β1的mRNA表达术在14天达高峰,此时正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大量形成期,对照组各时相TGF-β1的mRNA表达信号民均明显弱于同期实验组,图像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GF-β1的mRNA表达在BMP诱导成骨中明显增强,BMP具有促进TGF-β1合成及分泌的作用,BMP的诱导成骨需要以TGF-β为代表的其他生长因子的协同与参怀,BMP的诱导成骨是一个由多因子协同和参与的复杂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287.
TDepartmentofOrthopedics ,SouthwestHospital,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 ,Chongqing 40 0 0 38,China (YangL ,LiQHandZhouZA)herearetwogeneralapproachestothetreatmentofbonedefectandnonunion :endtoendcompressionwithlengthening (EECL )andsegmentalbonetransportbyleng…  相似文献   
288.
目的 观察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PC-DCP)和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后皮质骨微循环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性成熟山羊13只,在左右侧完整胫骨中段分别用PC-DCP和DCP固定。分别于固定术后1天、2、6、12周进行活体双硫蓝染色,固定骨段钢板床和横切面观察。结果 PC-DCP实验侧术后1天在螺钉孔周围和钢板点接触部位出现皮质骨缺血,2螺钉孔中间骨段未观察到明显缺血区域,于术后2周完全恢复;DCP固定侧术后1天、2、6周,板下皮质骨外层持续存在缺血现象,直至术后12周微循环才恢复。结论 PC-DCP固定可明显保护局部骨微循环。  相似文献   
289.
异种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制备及研究可供临床使用的异种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 对猪肋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制成脱蛋白骨,并对其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微量凯氏定氮及力学性能测定.结果 脱蛋白骨间质胶原纤维染色阳性,黏蛋白染色阴性,而新鲜骨组织黏蛋白及胶原染色均阳性.脱蛋白骨保持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孔径为(472.51±7.02)μm,孔隙率为(78.15%±6.45%),脱蛋白骨红外光谱显示胶原存在,无脂肪.新鲜骨与脱蛋白骨皆为曲线型羟基磷灰石图谱,Ca/P比分别为(1.71±0.95)、(1.68±0.76),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6.6%±2.23%)、(19.1%±2.1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脱蛋白骨除弹性模量比新鲜骨升高外,压缩破坏载荷及破坏极限载荷与新鲜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制备的脱蛋白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符合理想支架材料要求.其免疫原性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