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接诊收治尺桡骨骨折58例,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评价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5个月,平均15.7个月。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42例,良11例,可5例。结论儿童及成人闭合性尺桡骨折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法复位不理想则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采用穿针或外架固定,必要时用封闭负压吸引;积极处理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李新志 《医学综述》2009,15(10):1528-15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手术治疗史至今已有70多年,近年来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的逐步提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髓核化学溶解术、传统术式、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植骨融合术、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方法及疗效。临床上只有综合各种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fetal spinal cord, FSC)移植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应用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8~T1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移植供体为同种异体妊娠14 d的孕鼠,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为损伤+FSC移植组;B组为损伤+FSC移植+bFGF组;C组为单纯损伤组.术后1~8周每周行综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 CBS)评定大鼠功能,并取术后8周损伤区脊髓组织0.5 cm作嗜银染色及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标记轴突和胶质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和外源性bFGF可以防止成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A、B组优于C组,可以较好的恢复神经元形态.CBS评分提示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同样趋势,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8周A、B组NF着色点较C组密集,且没有明显的胶质增生.结论: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移植和 bFGF可以防止神经元的萎缩,并且对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
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颈前路行减压植骨融合手术91例,其中单纯植骨减压74例,同时予钛板内固定23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3例;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术后常规用药,随访2个月-5a,优良率91.0%,无无效及恶化病例。认为根据脊髓压迫来源、范围、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彻底解除脊髓压迫,有利于促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87.
8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往往导致大部分肢体瘫痪,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痛苦与负担,因此一直是创伤外科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SCI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致公元前1700年,从那时起就被判为“不治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臀肌挛缩症229例的手术治疗作一评价,探讨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229例臀肌挛缩症全部采用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结果:平均随访5年,手术治愈率为92.6%。挛缩肌肉主要为臀大肌、臀中肌,其发生率分别为85.0%和73.0%。另有少部分病例为单纯阔筋膜张肌挛缩。其中臀大肌、臀中肌同时挛缩占45.0%,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均挛缩占20.0%。结论:臀肌挛缩症的治疗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须切断所有术中能触之的挛缩组织,并检查松解效果和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0.
脑瘫(cerebralpalsy,CP)是指小儿出生前、生产中或出生后脑未发育成熟前造成的非进行性脑部损害,失去或缺乏控制部分或全部脊神经的能力,表现为中枢性肢体运动功能和感觉意识障碍的综合征,可伴随智力低下和姿势异常等。临床根据其病变特征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僵硬型、震颤型、松弛无力型和混合型。自1852年Little首次报道CP以来,对其病因、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但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脑瘫作为综合征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预防措施、治疗手段以及康复对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