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3篇
眼科学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不同类型神经纤维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2只SD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A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医用几丁糖凝胶;B组:两支管内加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注入NGF和CNTF。术后12、16周行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olmes银染示B组CNTF侧再生纤维均较NGF侧再生神经外膜薄,纤维排列整齐,粗细均匀;硫代乙酰化胆碱染色示B组CNTF侧呈棕红色的阳性纤维较NGF侧数目较多,粗细均匀,排列整齐;而碳酸酐酶染色则显示B组NGF侧呈褐色的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及排列稍较CNTF多。电生理检测见NGF侧再生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潜伏期较CNTF侧长,而波幅较低(P<0.05)。结论CNTF促进运动纤维再生的相对作用较强,而NGF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感觉纤维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实验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许多进展 ,如实验性胚胎脊髓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神经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等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实验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1 ,2 ] 。我们拟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和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的方法 ,观察手术后对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分组 :Wistar成年大鼠 ,体重 180~ 2 5 0 g,雌雄不拘 ,每个时相点每组 6只动物 ,正常对照组 6只动物 ,共 10 2只大鼠。随机将动物分为 A组 ,单损伤组 ;B组 ,损伤加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组 ;C组 ,损…  相似文献   
53.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防止成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成年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损伤组;C组为损伤+移植组;D组为损伤+移植+椎旁肌组;E组为损伤+移植+大网膜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的大小,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均可以防止老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为E组>D组>C组>B组>A组,尤以E组效果最好,可以完全恢复损伤神经元的形态,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鼠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NGF促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再生周围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促血管作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75只Wistar大鼠1 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组)、几丁糖组(B组,医用几丁糖简称几丁糖),NGF 几丁糖组(C组),NGF 几丁糖 抗VEGF组,前3组每组20只,术后7、14、30 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FactorⅧ、VEGF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术后14 d,Holmes染色再生坐骨神经纤维.结果生理盐水组、几丁糖组再生坐骨神经中表达的CD34、FactorⅧ、VEGF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NGF 几丁糖组上述三抗原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或几丁糖组有明显增加(P<0.05),NGF 几丁糖 抗VEGF组再生坐骨神经血管中的CD34和VEGF的表达完全被抑制,FactorⅧ的表达与NGF 几丁糖组相比也显著减少(P<0.01 46).Holmes染色发现,术后14 d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排列规则程度:NGF 几丁糖组>几丁糖组>生理盐水组>NGF 几丁糖 抗VEGF组.结论NGF可能通过促进VEGF产生发挥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FSC)移植是否能够影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伤后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脊髓半脊髓半切洞损伤_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和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B组)。伤后1,3,,7,14,28天,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原位杂我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56.
冲击波瞬时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47只狗,在冲击波作用的瞬间心腔及肺内大小血管血流压力平均净增195.3~432.5mmHg,最高可达650mmHg。在基础压仅有3~6mmHg的肺小动脉内,瞬间血流压力就有近百倍的增加,这提示了肺冲击伤的出血、水肿可能与瞬间血液动力学的急剧变化有关。而伤后即刻及伤后24小时的心功结果表明,在中等度以上冲击伤条件下,心脏代偿功能仍然良好,这为探讨冲击伤血液动力学致伤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把E14胎鼠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后,分别在术后7、 15、 30、 45、 60、 120天,用 CB-HRP和还原银染色显示了宿主脊髓和移植物内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结果表明,虽然术后7天就可见宿主神经纤维再生进入移植物,但两种方法均不能显示移植的胚胎神经元及其突起。自术后30天起,移植物内神经元可被标志,但神经元的体积小,突起数目也短而少。随着神经元体积的逐渐增大和突起数目的不断增多延长,可见宿主神经元向移植物内投射突起,并和后者神经元相互联系。作者认为,胚胎脊髓虽可在术后早期机械修补成鼠脊髓损伤,但并不能与宿主脊髓组织发生广泛的有机纤维联系,这和胚胎脊髓移植后,神经元的缓慢分化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8.
用猪观察了高速投射物所致单侧后肢严重粉碎性骨折和软组织伤后的早期全身反应。结果可见,血液动力学、血气、胸片、血清T_3、T_4、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纤维结合蛋白、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病理光、电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死亡动物变化更为明显。本文还对伤后RDS与创伤指数-创伤严重度记分(ISS)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亚临床型RDS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9.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胚胎脊髓修复成鼠损伤脊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妊娠14天胚胎脊髓植入急性损伤的成体脊髓后1、3、5、7、10、15和30天,用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对胚胎脊髓和正常脊髓内BDNFmRNA的表达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在正常脊髓内,BDNF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胚胎脊髓移植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维持表达外,正常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损伤组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结论移植的胚胎脊髓除为自身和宿主脊髓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正常脊髓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方式为自身的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了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胎鼠脊髓的移植方法,并用形态学技术研究了胎龄及其他因素对移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_(14)~E_(20)胎龄中,以取自E_(14)的移植物存活率最高,为70.83%。E_(16)以后,无一例移植物存活。附于移植物的结缔组织严重阻碍移植物的存活与生长。脊髓损伤及继发的病理反应也对移植物的存活与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我们认为,胚胎神经组织移植时,除注意技术操作和改善脊髓损伤外,事先确定移植物的分化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