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楔形变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初步应力统计分析,量化比较部分应力值.[方法]对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薄层CT扫描,获得目的原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直接进行相关测最,并选取若干应力点分析止常载倚下目的受力情况.[结果]侧凸段各椎体楔性变在顶椎区域最大,椎体各点应力分布也呈现顶椎区域集目的现象,楔变和应力大小均呈现向端椎逐渐减小目的趋势.[结论]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脊柱侧凸各种条件下目的应力变化分析,为脊柱侧凸目的相关生物力学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方法:对205例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分析骨质疏松分级和内固定失败的关系,分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05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26例,包括:钢板折断松动、螺钉拔出松动、骨皮质劈裂、股骨干劈裂骨折、鹅头钉拔出等,失败率为12.7%。Singh分级越高,失败率越高。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应与Singh骨质疏松分级相结合,在确保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有效的内固定,必要时植骨、填充骨水泥和骨胶,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骨的形成、骨折的愈合和骨的改建过程中均有生长因子参与,本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4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每组10只.将充满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 mm明胶海绵条分别置入该组骨弧形缺损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400 ng,每3天1次,共3周.术后第3,6周分别选取5只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形成情况,同时取骨缺损处标本光镜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影像学显示在第3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缺损处没有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5只大鼠骨缺损处均有骨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骨形成比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范围大、密度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处的骨形成范围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少,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明显减少.在第6周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光镜下观察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无钙盐沉积,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3周钙盐沉积较多,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有更多量的钙盐沉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钙盐沉积的量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减少.在第6周观察到相似的结果.结论:骨愈合过程需要种因子参加与协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独自不能诱导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骨形成过程中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骨形成和提高骨愈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从免疫病理学角度探讨痉挛性脑性瘫痪脊神经后根脱髓鞘的病理改变。方法:选择2001-01/2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者为观察对象。采集21例患者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切取的阈值低的L5及S1脊神经后根小束,对照组L5脊神经后根取自1例22岁男性外伤性死亡的新鲜尸检材料。经处理制成电镜切片,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腰骶段脊神经后根超微结构,并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神经标本行多克隆抗体IgG、IgM、IgA、补体C3染色;以CD20、CD45RO、CD68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B、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应用HPI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定量分析IgG、C3阳性染色平均灰度值。结果:21例痉挛性脑性瘫痪及1例对照组脊神经后根标本均获检测,进入结果分析。①脊神经后根标本电镜观察结果:痉挛性脑性瘫痪脊神经后根表现为以雪旺细胞病变为主的各种脱髓鞘改变。在正常对照的周围神经中未见补体C3、IgG、IgM、IgA阳性染色。在病变的神经组织中,可见棕黄色阳性染色的IgG及补体C3主要吸附于神经外膜、束膜和纤维束之间,呈点状或颗粒状,部分IgG、补体C3免疫复合物沉积于髓鞘及束内血管壁周围,B、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在脑瘫脱髓鞘病变中未见表达,未见CD20CD45RO、CD68标记的阳性染色细胞。②脱髓鞘病变中IgG及补体C3的表达:病变组织的总表达率补体C3为57.1%,IgG为61.9%,IgM为14.2%。③不同程度脱髓鞘病变中IgG及补体C3阳性染色平均灰度值:图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gG阳性染色脱髓鞘轻度组平均灰度值与中度组无差异(146.6±0.9,146.9±2.9,t=0.387,P>0.05),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组与中度组(136.8±4.2,146.6±0.9,146.9±2.9,t=2.45,1.97,P<0.05)。轻度、中度、重度3组的补体C3阳性染色平均灰度值组差异不显著(148.2±1.1,147.3±5.1,147.05±4.7,t=0.29,0.12,0.89;P>0.05)。结论: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组织周围神经病理形态学显示,有髓神经纤维存在原发性脱髓鞘病变。病损以雪旺细胞为主,束膜内血管亦发生病变。脱髓鞘病变中体液免疫因素参与,IgG免疫复合物在神经组织中的沉积,并导致补体激活。可见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痉挛性脑性瘫痪脊神经后根脱髓鞘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5.
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胸腰段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脊柱侧凸患者T6椎体上缘至L1椎体下缘,所得图片经Photoshop处理后导入Simpleware软件,采用实体建模方法构建出每一椎体及椎间盘的实体模型,经过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光滑、组装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网格划分建成脊柱侧凸的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模型共划分了232315个单元,356830个节点,模型结构完整,单元划分精细,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能精确测量一定载荷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结论本研究所建有限元模型有助于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研究,对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及个性化矫形支具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转子间骨折日益增多.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最大风险并不是骨折本身,而是骨折引起的卧床并发症或并存疾病恶化所导致的死亡.早期手术、早期无痛性运动是多数学者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共识[1,2].其治疗的关键是尽快稳定骨折,早期负重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初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Background Instrumented spinal wound infection following surgery is a frequent complication,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acute deep wound infection following spinal instrumentation fus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variability in cohort identi?cation, de?nition of infection, and outcomes instrument.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postoperative spinal infection after instrumented spine fusion with wide debridement and implant reserved or removal. .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October 2009, 851 patients were identi?ed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disease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 detail. . Results. Of 851 patients 41 (4.9%) developed an infection.Thirty-three was acute, and 8 were delayed.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infected cases at our institution includes antibiotic therapy, aggressive debridement of the wound and soft tissues, and leaving all instrumentation in situ in all but one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of acute infection include posterior incisional drainage (26 of 33 patients), back pain (22 of 33 patients) and fever (13 of 33 patients). Among our patients with delayed onset infection, 5 of 8 patients had local pain, 4 of 8 patients had incision drainage, and one patient had a prolonged period of intermittent fevers. The most frequent causative organism for postoperative spinal infection following spine surgery 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arthrosis was noted in long-term follow-up in 4 of 41 patients with instrumentation. .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deep infection with instrumentation, we recommend irrigation and debridement, no instrumentation removal, and, if necessary, repeat debridement followed by delayed primary closure.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阐明危险因素与老年股
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196例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颈骨折
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男性64例,女性13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
院时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并发疾病、美
国麻醉学会(ASA )术前身体状况分级和淋巴细胞数量与术后随访1年期间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13例患者死于术后和随访1年期间,其中1例患者死于住院期间,其余12例患者死于随访期间;术后3个月患者生存率为99.5%,术
后6个月生存率为96.9%,术后1年生存率为94.8%;12例死亡患者ASA评分为Ⅲ级或Ⅳ级 (8例
为ASA Ⅲ级,4例为ASA Ⅳ级),11例患者血清白蛋白<35 g?L-1,12例患者血清淋巴细
胞数量<1 500 mL-1。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数量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5 d内手术者与5 d后手术者死亡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血清淋巴细胞数量、并存2种以上疾病、血清白蛋白<35 g?L-1、血红蛋白<10 g?L-1和ASA术前身体状况Ⅲ级或Ⅳ
级是老年股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和随访1年期间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和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长
短与术后及随访1年期间死亡发生无关联。
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实施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患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8例分别接受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骨折患术后内固定和工人关节置换的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病率,总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治疗的选择原则。结果:208例髋部骨折的患实施内固定109例,内固定失败14例,失败率12.9%,包括钢板折断松动,螺钉拔出松动。骨皮质劈裂等,平均离床时间38.5d。人工关节置换术9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失败8例,失败率8.1%,包括:低毒感染、关节松动等,平均离床时间为14d。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患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0.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发生于骨髂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少在40岁前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此类患者就医人数越来越多.已逐渐引起矫形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是,退变性脊柱侧凸与特发性、先天性和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不同,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也缺乏一致认可的外科治疗标准。笔者就目前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