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侧方弯曲,青少年多见。20世纪90年代,根据东方青少年的脊柱平均解剖数据及生长发育特点而设计的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内植物采用钛合金制成,优点是患者术后可行CT、MRI等检查。但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手术难度大,切口长,术中剥离多个椎体节段,还需植入内固定物和植骨,因此是骨科较复杂的手术,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2002年11月-2004年8月,我院骨科已开展此手术51例,均取…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骨诱导剂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增殖与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加rhBMP-2与骨诱导剂。实验组:骨诱导剂单独作用于SD大鼠MSCs(A组);rhBMP-2分别以浓度为10(B组)、50(C组)、100(D组)、200μg/L(E组)单独作用于SD大鼠MSCs;rhBMP-2分别以浓度为10(F组)、50(G组)、100(H组)、200μg/L(I组)联合骨诱导剂作用于SD大鼠MSCs。测定第3、6、9、12天的增殖状况(MTT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D大鼠MSCs原代培养时,细胞接种12h后即可贴壁;48h细胞成梭形,形似成纤维细胞;4d时细胞为多角形、纺锤形;6d时,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少量呈集落样生长,为漩涡状、放射状排列;10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瓶底,融合成片。传代细胞5~7d即可长满瓶底。各时间点A~I组均能显著促进MSCs成骨活性(ALP和OC)的表达。B~E组同时具有促进MSCs增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F~I组增殖及ALP、OC含量均高于A~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与骨诱导剂联合作用可在促进MSCs增殖的同时提高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前软骨干细胞(PSCs)的可行性,分析其表型特点,为相关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流产胎儿干骺端中收集细胞,用免疫磁性分选技术分离出前软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方法鉴定纯化后的PSCs。结果从流产胎儿干骺端中成功培养出人前软骨干细胞,细胞表面表达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标记物,细胞生长迅速。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从流产胎儿干骺端中分离培养出较高丰度的前软骨干细胞。  相似文献   
84.
半月板切除可导致膝关节早期发生关节病。其原因是由于膝关节丧失了半月板的关节稳定和缓冲作用。以前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半月板全切,现在认为应尽可能保留半月板组织,可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半月板缝合、或利用滑膜组织进行缝合固定。但有时半月板全切仍难以避免,再加上有许多病人在急诊手术时已施行了半月板切除。前交叉韧带断裂以后,必然会损伤内侧半月板的后角,后者与前交叉韧带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分析。方法统计2007年~2009年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64例,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单开门减压成形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治疗,统计术前术后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估疗效。结果后路手术44例,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2±1.3分,术后1年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1.5分,神经功能改善率16.7%~87.5%,平均﹙55.7±18.7﹚%;前路手术14例,术前JOA评分8~11分,平均8.9±0.9分,术后1年JOA评分12~15分,平均14.1±0.8分,神经功能改善率44.4%~77.8%,平均﹙63.4±10.0﹚%;前后联合手术6例,术前JOA评分7~10分,平均8.0±1.1分,术后1年JOA评分13~14分,平均13.5±0.5分,神经功能改善率55.6%~70.0%,平均﹙60.8±6.1﹚%。前路手术组术前症状较后路手术组重,手术难度更大,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结论根据颈椎OPLL的类型、部位、椎管压缩率、年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7.
Summar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fusion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ap- proach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fixation via the Wiltse approach were assessed in the single-level lum- bar pyogenic spondylodiscitis. Seventeen patients from 2007 to 2009 underwent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fusion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fixation via the Wiltse approach.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24-41 months. Data included the patients' general information, mi- crobiology,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tervertebral fusion rate, and preoperative and final follow-up scores for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im- pairment,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Ten patients had under- gone a prior spinal invasive procedure, and 7 had hematogenous infection. The infected segments in- cluded L1-2, L2-3, L3,~, and L4-5 in 1, 2, 5, and 9 cases, respectively. Thirteen bacterial cultures were posi- tive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5 case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4), Streptococcus (3), and Es- cherichia coli (1). The operative time was 213.8+45.6 min,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80.6-4-88.1 m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sisted of urinary retention (2 cases), constipation (3),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2). On the final follow-up, VAS scores and OD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reoperation, while the ASIA grades improved. All the cases achieved good intervertebral bony fusion.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fusion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combined with poste- rior fixation via the Wiltse approach can successfully treat single-level lumbar pyogenic spondy- lodiscitis, with less trauma and reliable immobilization. It is a viable option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静态侵占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扫描 ,测量椎管矢状径和椎管面积 ,通过计算骨折椎的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来反映爆裂性骨折的椎管静态侵占程度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 ,对不同神经功能状况的椎管静态侵占进行比较。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及椎管侵占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5分 )的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46~ -0.52,P≤0 01)。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椎管狭窄率和椎管侵占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9.
曾恒  陈安民  李锋  方煌  夏仁云 《医药导报》2008,27(2):144-146
目的 合成人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观察其转染后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中CATL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染色观察人工合成正义、反义及无意义组织蛋白酶L基因片段转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后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L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组织蛋白酶L反义寡核苷酸对MG 63 细胞的组织蛋白酶L 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正义链组、无意义链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的转染可阻遏骨肉瘤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  相似文献   
9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X线检查 ,测量椎管矢状径、横径、椎管面积和Cobb角 ,计算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及矢状径与横径之比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矢状径与横径之比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 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 2 5分 )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 4 6~ - 0 5 2 ,P≤0 0 1) ,Cobb角与ASIA损伤分级呈负相关 (rs=- 0 36 ,P <0 0 5 )。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和后凸畸形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