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21.
目的:比较传统前路手术与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62例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手术,其中传统前路手术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18例,L23例,平均后凸角19.5°,33例伴不完全性截瘫;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9例,L114例,L22例,平均后凸角18.8°,26例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随访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病例。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平均出血量10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450ml/d;腔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230min,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2d内平均引流量275ml/d,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后凸角平均纠正至5.2°,腔镜小切口组平均矫正至5.9°,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组有5例患者出现动力性肠梗阻,9例腹壁皮神经损伤,3例肺不张,1例切口愈合不良;腔镜小切口组出现2例动力性肠梗阻,3例腹壁皮神经损伤,1例肺不张,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随访8~24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明显丢失。5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1级以上改善。结论:采用传统前路手术和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伴椎问组织损伤(椎间盘、前后纵韧带及项韧带)Hangman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对收治的2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组织损伤Hangman骨折行前路前、中柱重建术,其中16例行椎间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4例行C3椎体次全切C2-4椎间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进行1...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4年11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除两例有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均见脊柱序列和椎管矢径恢复正常。11例患者中9例获3-2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5.7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6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随访时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Kanada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减压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4.
椎间盘是由富含Ⅰ型胶原蛋白且排列紧密呈层状环绕的纤维环和富含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蛋白及髓核细胞等组成的髓核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结构。髓核内的蛋白多糖具有极强的亲水性,给髓核提供充足的水分,这是椎体能够承受较大负荷的原因之一,椎体承受的负荷可通过液体静水压被平均地分配到髓核的每一个部位。在正常情况下,纤维环适合抵抗液体静水压产生的环向应力,生物应力性能的退行性变化能分别发生在髓核和纤维环,体现在椎间盘的组织结构属性发生改变,然而,椎间盘结构的退行性变化需要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才能评估。本文主要对整个椎间盘结构的改变与生物力学的关系以及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导致的运动节段的不稳定性与生物力学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