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72.
自1982年10月至1992年10月,我们应用美国PMMA人工晶体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共240例,对其中术后半年以上的228例进行随访,失访42例,实际随访到186例,现将其远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74.
患者 ,女 ,2 7岁。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十余天 ,因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入院。于剖宫产术后当晚曾抽搐大发作 1次 ,入院前 1周出现头痛 ,阵发性加重 ,伴喷射性呕吐 ,为胃内容物。于妊娠 7个月时曾无原因出现数次呕吐 ,呈喷射性 ,头痛不明显。查体 :神清 ,语言表达欠流利。五官正常 ,颈抵抗弱阳性。四肢活动良好 ,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胸腰段及腰椎段呈“S”形侧弯后凸畸形 ,(T12 、L1为中心 )。辅查 :①头颅核磁共振 (MRI)示左侧颞顶叶区 (主要顶叶区 )实性占位 ;病灶周围可见大范围水肿区 ,病灶大小约 3 8cm× 3 0cm×3 1cm ,增强扫描病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Fascin、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及2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中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内胆管癌组织中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上皮(P <0.05),E-cadherin与胆管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肝内胆管癌组织中,Fascin阳性表达与E-cadherin膜表达呈负相关(r=-0.451,P<0.01).结论 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两者的异常表达使胆管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具侵袭性,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两者联合应用是预测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尹氏"T管放置法与常规T管放置法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行腹腔镜胆肠吻合(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尹氏"T管放置法患者122例(观察组)、常规T管放置法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放置时间、放置过程中出血量、术后胆道出血发生率、胆漏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122例,年龄3~75岁,平均(48.84±16.01)岁;对照组40例,年龄4~74岁,平均(46.03±17.14)岁。与常规T管放置法相比,"尹氏"T管放置法的术中放置时间更短[(5.42±2.12)min vs (14.54±5.41)min,P<0.00],但两组的放置过程中出血量、胆道出血发生率及术后胆漏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尹氏"T管放置法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中安全、可靠、简便,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在海绵状血管瘤(CH)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开颅后应用术中超声,进行病灶的定位,选择手术路径,并用超声判断病灶切除程度。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所有海绵状血管瘤均被完整切除,未出现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可以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与轮廓,帮助术中对颅内病变的定位,提高了颅内病变的全切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经济,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在医学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培养高质量、能适应多层次需要的医学研究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了解所从事专业疾病的诊疗知识,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求真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社会广泛注重其思想道德的教育、精神心理卫生的建设、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交互式知识网络的构建等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培养出实用的医教研一体的新世纪高级医学人才,使医学教育满足社会医学研究和患者的需要。我们结合我院眼科学教育的经验,就眼科学研究生素质教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提高肠胆石性梗阻的诊断水平和手术处理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7年12月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10例肠胆石性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经手术治疗,5例桥襻结石梗阻中,4例均施桥襻切开取石,1例肠坏死施桥襻切除重建,5例回肠胆石梗阻,胆石位于距回盲瓣20~30 cm,均施肠切开取石.8例获平均4年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率达100%.结论 肠胆石性梗阻临床少见,易于误诊,肝胆管结石是其发病的基础,只掌握其临床特征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融合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8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术前计算剩余肝体积,进行肝功能储备试验,评估病人对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的耐受性。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引导腹腔镜手术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荧光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组(试验组)和非荧光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共108例病人在腹腔镜下完成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手术,其中实验组24例,对照组84例。试验组共3例染色失败,其中1例正染失败,2例反染失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手术时间[(274.58±42.12)min vs.(303.99±54.67)min,P<0.05]及肝门阻断时间[(52.71±9.09)min vs.(59.58±11.56)min ,P<0.05]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42±74.07)mL vs.(317.86±165.49)mL,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肺部感染、出血及胆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显影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有助于术中切肝平面的确认,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同时可用于术中胆漏的检测。ICG荧光融合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技术的推广,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的手术效率及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