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代谢型及G、GM实验结果的关联性。 方法建立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所测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开展G、GM实验,采用t检验比较2种实验结果为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值;使用DNA序列测定法检测CYP2C19*2和CYP2C9*3基因代谢型并探讨其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关联性。 结果所有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1.47±1.35)μg/ml,伏立康唑在白血病患者中的有效血药浓度为0.44~2.49 μg/ml;G、GM实验阳性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均小于G、GM实验阴性的患者[(1.32±1.21)μg/ml vs(2.25±1.20)μg/ml;(1.27±0.92)μg/ml vs(2.15±0.81)μ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1,P=0.032;t=-12.674,P=0.001);CYP2C19*2基因代谢型杂合弱代谢基因型GA的血药浓度值高于野生型正常代谢型GG[(1.42±1.13)μg/ml vs(1.30±1.40)μ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9,P=0.129);CYP2C9*3基因代谢型杂合弱代谢基因型AC的血药浓度值高于野生型正常代谢型AA[(2.30±2.05)μg/ml vs(1.43±1.15)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86,P=0.006)。 结论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代谢型及G、GM实验阳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患者伏立康唑弱代谢基因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高;患者G、GM实验阳性,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低。  相似文献   
402.
目的比较吻合与不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探讨吻合皮神经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分为两组:吻合组14例, 男7例, 女7例;年龄为(46.4±15.2)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2.4±7.3)cm×(8.5±1.3)cm;采用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非吻合组16例, 男11例, 女5例;年龄为(39.9±15.8)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3.0±6.4)cm×(9.0±2.1)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 不吻合神经。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恢复程度及恢复面积、冷热感及两点辨别觉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30例患者的皮瓣均完全存活, 未发生血管危象。吻合组患者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面积恢复到20.0%、50.0%、80.0%时所需时间[(2.5±0.7)、(6.7...  相似文献   
403.
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B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BA最有效的手段,起搏器可根据起搏的心腔数目和植入的导线数目分为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以及无导线起搏器等,起搏器的导线植入部位包括右室心尖部、右室间隔部、希氏束、左束支等。起搏器植入后会对患者的左心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临床评估和监测患者左心功能情况的首选方法,超声可通过二维超声、M型超声、多普勒法、斑点追踪、三维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得到患者左心功能的不同参数,从而较全面地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04.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者和健康人群在疲劳前后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差异,探讨全身性疲劳对FAI者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的影响。 方法:单侧FAI者和健康者各31例被纳入研究,并在疲劳前后分别进行了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的本体感觉测试。足底压力中心动摇径、均方根距离、95%包络面积、标准化伸展距离和AUC值等相关指标用于计算与分析。 结果:全身性疲劳前,FAI组的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全身性疲劳后,FAI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平衡能力以及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均显著降低(P<0.05),且FAI组的动摇径、均方根距离和95%包络面积增加的幅度均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后内侧、后外侧的标准化动态伸展距离及AUC值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FAI及健康者在全身性运动疲劳后静态、动态平衡能力以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均下降,且FAI者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功能下降程度更大。因此,全身性疲劳可能通过降低FAI者的姿势控制和本体感觉,增加了踝关节反复扭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5.
目的:探究衰老对病毒感染和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阿霉素(DOX)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衰老(衰老组),常规培养的A549细胞为对照组。利用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对照组和衰老组A549细胞。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8周龄为年轻组(n=3),15月龄以上为年老组(n=3),腹腔注射VSV病毒1×107PFU/只,24h后采集肝、脾、肺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干扰素-β(IFN-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以及病毒复制;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核因子κB p65蛋白、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p65)蛋白表达量;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VSV病毒和HSV病毒复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细胞周期阻滞蛋白P16、P21显著升高;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两组细胞同时感染VSV病毒,衰老组细胞IFN-β显著降低,而IL-6、IL-1β显著升高;同时NF-κB通路关键蛋白p65、...  相似文献   
406.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重要过程,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会造成炎症因子风暴,加速病毒感染导致后续疾病。本文重点综述炎症因子风暴的成因及炎症因子风暴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理,并梳理了临床上通过靶向炎症因子风暴相关通路治疗该类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方案,以期为该类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7.
大网膜包裹T管预防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成亮 《浙江医学》2000,22(2):113-114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结合其它术式治疗胆道疾病是常用的手术方法 ,术后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并非罕见 ,发生率约为0.84%~1% [1],后果严重 ,病死率可达6% [2]。为此 ,我科1996年~1998年尝试用大网膜包裹T管来加以预防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 ,其中女23例 ,男12例 ;年龄27~77岁 ,平均45.3岁。拔除T管时间为术后14~33d ,平均17.5d。原发疾病包括胆石性胆囊炎、胆管结石31例 ,胆石性胆囊炎、胆总管下端狭窄3例 ,胆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相似文献   
408.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其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武威市人民医院妊高征患者94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该院正常妊娠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妊高征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分别有26例和6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NGAL、Hcy水平,比较肾损害组与非肾损害组一般资料及血清NGAL、Hcy水平,分析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因素及血清NGAL、Hcy水平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NGAL、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肾损害组与非肾损害组年龄、孕周、BMI、孕次、产次、分娩经历、文化程度、TC、TG、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害患者妊娠期高血压低于非肾损害组,UA、ACR、NGAL、Hcy高于非肾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3.888(95%CI:1.692,8.937)]、UA水平[■=4.158(95%CI:1...  相似文献   
40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患者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近视和随近视增长的眼轴长度(AL)可能是防止DR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尚不清楚起保护作用的是哪种屈光参数。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文献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状态、AL、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度数等相关眼生物测量参数与D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