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7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获随访平均7.3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1例.结论 采用钢丝捆扎带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交锁髓内针治疗下肢骨折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髋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髋内翻畸形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9例,PFLCP治疗30例。所有患者术后6h开始不负重下患肢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ark-Palmer评分和颈干角丢失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18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时Park-Palmer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LCP组与PFNA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多,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颈干角丢失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出血少,允许患者早期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可考虑作为治疗首选。但对于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伴骨质疏松严重(有内固定切割、髋内翻高风险)、股骨髓腔狭小和转子冠状面劈裂患者,优先考虑PFLCP治疗,以降低术后髋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的解剖学特征及在胸腰椎骨折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手术中对其进行保护的作用。方法 采用骶棘肌肌间隙入路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97例,于术中观察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应用特殊手术器械和技术对血管进行保护。评估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及拆除内固定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胸腰段最长肌MRI影像。结果 共观察97例194条最长肌402个椎弓根间区域的最长肌表面血管分布。402个区域中,94.3%的表面滋养血管呈束状,5.7%的区域中血管呈团状。在束状血管分布的379个区域中,血管束位于椎弓根区者占9.8%、椎弓根间上区76.0%、椎弓根间中区12.4%、椎弓根间下区1.8%;87.3%的血管束得以完整保留,12.7%的血管束以电凝烧灼处理。术中出血量为(21±9.3) ml。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及拆除内固定术后1个月VAS分别为(3.3±1.6)分、(2.1±1.4)分、(1.2±0.7)分、(1.1±0.7)分。术后6个月,经电凝烧灼处理的胸腰段最长肌在MRI上呈脂肪化改变。结论 胸腰段最长肌表面滋养血管一般呈束状,多位于椎弓根间上区。术中保护滋养血管能减轻对最长肌的损伤,减少术后肌肉脂肪化变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椎管内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小儿椎管内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术后化疗。术后均恢复脊髓神经功能,随访8个月~4年,无复发征象。结论: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资料,特别是MRI具有诊断意义。手术或手术加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肢体肿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5、10天肿胀值小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5、10天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同组术后第1天,且术后第10天各项指标低于术后第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促进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的消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后路术后复发并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9~30个月,平均16个月。7例均临床治愈,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4个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伴胸椎后凸畸形6例,术后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纠正。伴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神经功能均获得l级以上的恢复。结论该方法暴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有利于前方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效果,同时避免了分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 97例 ,产生不同程度失误的有 13例 ,现将有关失误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 ,男性 9例 ,女性 4例。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42 .7岁。骨折部位 :股骨 8例 ,胫骨 5例。骨折类型 :横形 2例 ,短斜形 3例 ,粉碎性 8例。所用器材AO 7例 ,Orthopfix 3例 ,Austfix 2例。失误类型 :进行点不正确 2例 ,尾端留露过长 2例 ,延迟愈合 7例 ,断针 1例 ,交锁钉断裂 1例。2 讨 论  交锁髓内针治疗长骨折是近十年来髓内针应用领域的三大进展之一[1]…  相似文献   
19.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难点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锁髓内钉由于能有效防止股骨干骨折术后短缩和旋转畸形的发生,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已逐渐成为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其自身设计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进钉点选择、闭合复位、远端锁钉困难等问题。笔者自2004年10月~2006年4月针对上述难点进行改进,手术治疗76例股骨干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退变因素对外伤性颈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24例无明显骨折脱位的颈髓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6~70岁,平均59.1岁。根据术前颈椎退变程度将其分为轻度退变组(6例),中度退变组(10例),重度退变组(8例)。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用SF-36量表测定及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2个月。轻、中、重度退变组术前JOA评分均值分别为12.1±1.5,10.3±1.8,7.3±1.0,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为16.3±1.0,15.3±1.4,13.0±2.3,JOA评分提示中远期神经功能改善率良好程度依次为轻度退变组(85.7%)>中度退变组(74.6%)>重度退变组(58.8%);SF-36量表8个维度测定提示术前生活质量良好程度依次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程度依次为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退变是外伤性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退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两者关系在临床上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