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51.
Backgroud:It is troublesome to treat senile femoral neck fracture.The main complications are un-healing of bone and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分型以及修复方法. 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2例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2岁.感染性骨缺损部位:股骨3例,胫骨39例.根据其缺损特点分为3型:单纯大段感染性骨缺损(Ⅰ型)、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Ⅱ型)、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并肢体短缩畸形(Ⅲ型),本组Ⅰ型6例,Ⅱ型35例,Ⅲ型1例.所有患者在彻底清创基础上分别应用单纯腓骨瓣移植或移位(6例)、腓骨皮瓣移植(31例)、腓骨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4例)、骨牵引延长+腓骨瓣移植(1例)同期进行修复. 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6~41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除2例因移植腓骨坏死而截肢、2例感染未能控制外,其余38例患者骨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参照Johner-Wruhs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18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下肢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根据其缺损特点可分为3型;针对性应用不同形式的腓骨瓣,能同期修复下肢各种类型创伤后大段感染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椎体成形术辅助短节段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应用的有效性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取采用导航引导下的短节段椎弓钉固定结合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内植物位置理想,椎弓钉位置评级:理想68枚(94%),3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Ⅱ级1枚。术后1周离床负重行走:椎体高度丢失恢复40%,随访12个月后显示椎体高度平均改变0.15%,过伸过屈动力摄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有椎弓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导航引导椎弓钉植入及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只需一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使内植物精确植入最佳位置,提高了椎弓钉植入及椎体成形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治疗退变性腰椎病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对45例退变性腰椎病患者行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92.7%,植骨融合率100%,无断钉断棒现象,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显露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用及自体血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月6日~2004年12月12日,我院治疗膝关节置换36例病人、46个膝关节行表面置换手术。其中30例行40个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10例病人在术前收集自体血液保存再在术中回输,并收集术后出血及时输注给病人,减少使用同种异体血,统计输血量及术前、术后2天、术后7天血常规,并与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病人的数据对照。结果:20例单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150~600ml,平均450ml;10例双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450~1650ml,平均1060ml,单个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输注同种异体血480ml。合并使用自体血库者术后回输红细胞200~500ml,平均360ml,术后输入同种异体血平均280ml(0~500ml),较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手术病人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血库及血液回输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血的输血量,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并一期抽出式延长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正常成人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比较胫骨干髓腔最窄内径和腓骨干最宽外径;临床对4例胫骨大段骨缺损伴肢体短缩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并一期腓骨近段抽出式延长进行治疗。结果:正位胫骨干髓腔最窄内径(11.84±2.14)mm与侧位腓骨干最宽外径(12.31±2.06)mm、侧位胫骨干髓腔最窄内径(11.62±2.06)mm与正位腓骨干最宽外径(11.27±2.02)mm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临床应用4例,术后3~6个月双下肢等长,6~9个月骨接合部骨性愈合,下肢形态、功能满意。结论:(1)腓骨纵轴旋转90°,可顺利插入胫骨髓腔;(2)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并一期腓骨近段抽出式延长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旋转稳定性与髌骨轨迹的关系,阐明CT技术检测假体轴向旋转稳定性的优越性。方法:28例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单纯髌股关节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膝关节轴位CT扫描,选择股骨髁上轴和胫骨结节作为CT扫描的参考标志来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角度,分析旋转稳定性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全关节假体(股骨假体 胫骨假体)旋转角度存在过度内旋,内旋的角度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存在对应关系。轻度(1°~4°)内旋对应髌骨轨迹不良髌骨翘起,中度(3°~9°)内旋对应髌骨半脱位,重度(6°~18°)内旋对应早期的髌骨脱位和晚期的髌骨假体失败。结论:假体的内旋可能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髌股关节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使用CT技术可以确定人工关节假体是否存在旋转不良,提示进行单一假体翻修或全关节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58.
WDepartmentofOrthopedicSurgery ,FirstPeople sHospital,Guangzhou 5 10 180 ,China (HouZQandXuZH)DepartmentofOrhtopedicSurgery ,LiuhuaqiaoHospital,Guangzhou 5 10 0 10 ,China (SuZG)ithdevelopmentofcommunicationandtransportationtheincidenceoftrafficaccidentsisincreasing .In…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腓骨皮瓣治疗Gustilo ⅢB和ⅢC型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及其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伤后3~22d,在彻底清创基础上,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修复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及其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结果经7~41个月随访,移植的腓骨皮瓣全部成活,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截肢,无一例出现慢性骨髓炎,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应用腓骨皮瓣治疗Gustilo ⅢB和ⅢC型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及其皮肤缺损,能加速骨折愈合、减少慢性骨髓炎的发生率、缩短病程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0.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周同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不同方法行保肢治疗的效果,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了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39例。39例39肢均行肿瘤节段截除、肢体重建手术:其中人工假体置换16例、复合骨移植16例、旋转成形7例。肿瘤按照Enneking分期:IB期13例,ⅡA期3例,ⅡB期23例。比较三种保肢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结果 局部复发率:人工假体置换12.5%,复合骨移植12.5%,旋转成形无局部复发;术后平均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人工假体置换88%,复合骨移植88.7%,旋转成形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术和复合骨移植术应用于相对局限、无转移的膝周围恶性肿瘤术后重建,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但仍有一定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旋转成形术局部复发率低,但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