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8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ACEI或ARB类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室重塑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手术毁损一侧丘脑腹外侧核(VL)/板中间核(LM)联合未定带(ZI)和双侧扣带回前部(ACG)毁损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GTS)伴强迫症的经验.方法 术前录像记录患者平静下抽动情况.手术采用磁共振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方式,一侧ZI+VL/LM毁损控制抽动症状,双侧AC毁损控制强迫症状.抽动严重程度以耶鲁大体抽动量表(YGTSS)评价,强迫行严重程度以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价.结果 23例患者接受一侧ZI+VL/LM联合双侧ACG毁损术,其中左侧ZI+VL/LM毁损14例,右侧ZI+VL/LM 9例.术后患者肢体抽动较术前明显改善,其YGTSS评分由术前(20.3±7.2)分明显下降至术后(9.8±3.2)分(P<0.05);术后患者不自主发声显著缓解,其YGTSS评分由术前(19.6±8.8)分明显下降至术后(10.2±3.1)分(P<0.05);术后患者总体病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其YGTSS评分由术前(70.3±17.2)分明显下降至术后(30.8±10.9)分(P<0.05).另外,术后强迫症也明显缓解,其YBOCS评分由术前(37.2±3.9)分明显下降至术后(17.2±3.2)分(P<0.05).23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一侧VL/LM联合ZI区和双侧ACG毁损术可有效地控制GTS,对GTS伴发的强迫症也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0月1日—2016年8月1日收治的6例M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脑脊液(CSF)的性状,细菌学及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根据CSF检验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50 mg(首次100 mg)静脉注射,1次/12 h;并以浓度为0.5 mg/mL的替加环素10 mL缓慢鞘内注射,1次/d,疗程9~21 d,平均14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例MDRAB感染患者颅内感染均有效控制,未出现感染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1年,患者无感染复发。结论临床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对MDRAB敏感性较高,但其血-脑屏障通过率低。颅内感染MDRAB后采用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并且同期行鞘内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临床未出现药物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总结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3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ason Ⅲ型20例,Mason Ⅳ型3例,术前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68°(46°~75°),旋前平均30°(15°~35°),旋后平均29°(20°~40°)。术后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135°(100°~145°),较术前平均改善67°;旋前平均72°(45°~85°),较术前平均改善42°;旋后平均68°(40°~76°),较术前平均改善39°。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6.9%。随访期间,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螺钉松脱,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桡骨头坏死、感染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与p53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应用ROC曲线确定SII最佳临床分界值,并依此分组。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预后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SII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最佳临床分界值为500×109/L。低SII组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3.85个月和56.69个月,而高SII组术后中位DFS和中位OS分别为29.10个月和45.10个月,两组DFS和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情况、WHO分级、SII、p53突变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II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好于其他情况。结论:SII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具有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强、非侵袭性等特点,可用来预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II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6.
97.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firearm wound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 DepartmentofNeurosurgery,XijingHospitalof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ZhangX,FeiZ,YiSY,FuLA,ZhangZW,ZhangJN,GuJWandLiuWP)Thisworkwas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sofChina(No.39870673).raniocerebralfirearmwounds(CCF…  相似文献   
98.
凝血酶通过内皮素介导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内皮素-1在凝血酶刺激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进行试验。(1)HMC在凝血酶刺激下增生,呈剂量依赖并与刺激时间有关,当凝血酶16U/ml刺激16小时时HMC增生达高峰;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β环连蛋白在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 例肾癌患者手术标本进行研究。 结果 癌组织细胞胞浆内β环连蛋白表达明显较正常组织内高,而且与肾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分期越高,癌细胞内β环连蛋白的表达也越强,pT3 和pT4 肿瘤较pT1 和pT2 肿瘤表达明显增加( P< 0 .01) 。 结论 细胞内β环连蛋白表达的增加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可能是肾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为探求一种颅咽管瘤切除的手术径路可能性。 方法 回顾总结18 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均经 C T 或 M R 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 结果 9 例肿瘤获全切除,4 例次全切除,余5 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5 例获长期随访( 平均31 年) ,有12 例恢复良好。 结论 对位于鞍内的颅咽管瘤或肿瘤系囊性并向鞍上扩展者,采用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