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3篇
  6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行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D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T1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12例(强化组),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P/FBG)及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TlDM并DKA患儿10例(非强化组),行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FBG、2hPBG及HbAl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②非强化组FBG、2hPBG、HbA1c均较开始治疗时明显改善,但未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升高,但未达正常范围;INS用量无明显减少;③两组治疗开始FBG、2hPBG、HbAlc、C-P/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INS用量强化组显著高于非强化组: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2hPBG、HbA1c、INS用量均显著低于非强化组,C-P/FBG显著高于非强化组(约是后者的8.6倍),两者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强化组12例中11例进入蜜月期,非强化组仅3例进入蜜月期。两组比较)χ^2=6.50,P〈0.05。站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1DM可促进B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使基础C-P/FBG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56例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两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72 h皮瓣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2 h未见血管危象发生,低于对照组的7.14%(2/28)(P<0.05)。两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预防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防止肢体肿胀并减轻患者疼痛,并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3.
难忘香菜香     
正小时候的冬天,天寒地冻,田地里除了有越冬的麦苗之外,很少再有青青的菜蔬。而冬天常吃的菜也就离不开深秋之时贮藏的萝卜白菜。但萝卜白菜也有吃腻的时候,恰好这时候的香菜长得正旺,正好满足了人们漫漫长冬的口福,大自然可谓待人不薄。香菜大多都是种在秋天里,收获在隆冬里。每年秋天,母亲就会在菜园里拾掇出一块空地,细细地撒上香菜种子,种上一畦香菜。长出来的香菜一簇簇匍匐在地上,安分地憨憨地生长,从不奢望长成参天大树。香  相似文献   
24.
落新妇甙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h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5.
张坤 《科学养生》2016,(8):25-25
正天气炎热时吃冰棍很常见,很多人也爱吃,但是如果一下吃得过多,那就要出事了。近日,安徽阜阳一个7岁男孩因连吃3根冰棍导致消化道反复大量出血,经医生检查,发现男孩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直径1厘米,深0.4厘米的巨大溃疡,受该溃疡腐蚀,男孩十二指肠球后动脉破裂并呈喷射性出血。医生紧急救治,在24小时内为男孩输血8000毫升以上,相当于把他全身的血液换了5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结直肠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明确累及结直肠肠壁者53例,其中43.4%(23/53)仅累及浆膜/浆膜下,侵至黏膜层者占37.7%(20/53)。受累肠段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24/53,45.3%),原发肿瘤来源以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多见(33/53,62.3%),其次为消化系统(15/53,28.3%)。组织学类型以卵巢浆液性癌为主(22/53,41.5%)。96.2%(51/53)的转移肿瘤中心位于浆膜/浆膜下或肌层,26.4%(14/53)可见广泛脉管内癌栓。累及黏膜层时,35%(7/20)的转移肿瘤局灶缺乏间质结缔组织反应,20%(4/20)可见“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17例术前活检标本中,2例被误诊为腺瘤或慢性炎症。结论肿瘤自浆膜面侵向黏膜面的“自外而内”的生长方式,以及广泛的脉管内癌栓,均高度提示转移肿瘤。“原位生长”及“反向分化成熟”现象在肠镜活检标本中易被误诊,日常工作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7.
<正>不知不觉间,冬天已走到了尽头。田野里的冻土也渐渐消融,温暖的春风跟着就刮了过来。天公作美,又淅淅沥沥下几场春雨。这时,岗坡上、田埂上、梨树下,便会拱出一片片绿绒绒的荠菜芽来。过个三五日,细嫩的荠菜芽全变成肥肥壮壮的锯齿状叶片了,在野菜家族里,荠菜似乎是春天的第一抹绿,不记得还有什么野菜比它绿得更早。我从小就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诸多野菜中,我认为荠菜的口感和味道最佳,是野菜中的上品,历来受人赞美,苏轼谓其"天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 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 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并对照研究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徐韬园1992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 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各组患儿心理行为总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行为粗分均值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各种躯体不适的反应)、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术后测试,男、女两治疗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介入组男孩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重视.早期治疗以及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可较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 ,2 0岁 ,体重 4 7kg。因腹痛伴恶心呕吐 2d余 ,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急诊入院。入院体检 :腹平 ,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 ,腹肌紧张 ,尤以右下腹明显 ,腹部叩诊鼓音 ,肝浊音界正常 ,肠鸣音稍活跃 ,未闻及明显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血常规 :白细胞 14 .1×10 9/L ,中性粒细胞 0 .95。血淀粉酶 80U/L ,尿淀粉酶12 36 .5U/L。腹部立、卧位片示 :左侧腹部及右侧中上腹可见阶梯状短小液平 ,肠管轻度扩张、胀气 ,考虑低位机械性小肠梗阻。肝、胆、胰、脾B超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穿刺抽出浑浊脓性液体。患者既往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