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5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关系,旨在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单纯及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组(A组)和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组(B组),同时根据子宫内膜增生程度分为增生期及分泌期(C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D组),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3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RBP4及性激素水平,比较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RBP4及性激素水平,同时比较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血清中RBP4及性激素水平,并分析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血清中RBP4、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及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血清中RBP4、FSH、LH、E_2、P及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D组患者血清中RBP4、FSH、LH、E_2、P及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4、FSH、E_2及P为子宫内膜增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RBP4及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RBP4、FSH、E_2及P是影响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相关因素变化,预防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P2X7 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20)、手术组(B组,n=20)、右美组(C组,n=20),B组和C组大鼠在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50mg/kg)后施行脾切除术,A组大鼠仅仅开腹后关腹缝合,不进行脾切除术。C组在手术前进行尾静脉穿刺,于麻醉后经尾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初始计量10μg/kg (超过1min),随后以10μg/kg/h的速度输注;B组尾静脉穿刺后输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2周,在各组存活大鼠中随机选取 10只大鼠行 Morris 水迷宫实验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浓度,Western blot 法检测海马组织中 P2X7 的表达。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实验中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区IL-1β、TNF-α含量增高,P2X7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区IL-1β、TNF-α含量增高,P2X7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大鼠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手术后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盐酸右美托咪定抑制 P2X7 受体活性,降低海马区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太原化工厂聚氯乙烯分厂工作在噪声环境下的81名工人进行听力检查,并对现场噪声进行测试,环境噪声强度〉90dBSPL以上。3年 ̄10年组51名,其中高频听力损伤占23.5%,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23.5%,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23.5%,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27.5%;11年 ̄30年组30名,高频听力损伤占48.3%,语言频率听力损伤占45%。两组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多部位的内膜-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硬化病变、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荔枝核的抑瘤作用及对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肝癌荷瘤小鼠模型,研究荔枝核水提物对小鼠模型实体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小鼠S180肿瘤细胞与肝癌细胞混悬液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在给药前24h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mL,整个操作在无菌条件下60min内完成。对小鼠S180肿瘤细胞、肝癌细胞连续10d给予荔枝核水提物,观察S180肿瘤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生长情况、肝癌荷瘤小鼠体内Bcl -2的水平及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荔枝核水提物能显著抑制S180肿瘤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生长(P<0.01) ;荔枝核能显著升高肝癌荷瘤小鼠体内Bcl -2的水平(P<0.05或P<0.01) ;荔枝核能够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荔枝核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升高动物体内的Bcl -2水平及促进癌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6耳)显微镜下行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显微镜组)及20例(23耳)耳内窥镜下行脂肪鼓膜修补术(耳内窥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微镜组和耳内窥镜组鼓膜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2.31%和91.30%,无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频率气导听阈分别为(12.6±4.8)和(14.1±7.1)dB,分别较术前听力提高(8.7±4.5)和(8.9±5.0)dB,2组术后平均听力提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无手术切口、并发症少、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栀子提取物对荷瘤小鼠S180肉瘤和肝癌的抑瘤作用及肿瘤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荷瘤小鼠S180肉瘤和肝癌模型,灌胃栀子提取物10g·(kg·d)-1,qd×10d;观察瘤重和肿瘤抑瘤率,以及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癌小鼠血清肿瘤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含量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栀子提取物能抑制荷瘤小鼠S180肉瘤和肝癌的增重(P<0.01),抑瘤率分别为44.8%和61.0%;下调荷瘤小鼠肝癌模型血清肿瘤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P<0.01),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率为52.6%.结论 栀子提取物对荷瘤小鼠S180肉瘤和肝癌有抑制作用,抑瘤作用机制是下调肿瘤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从而诱导小鼠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小鼠腋下接种瘤株的方法,建立EAC、S180及肝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并研究荔枝核颗粒对此动物模型实体瘤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小鼠EAC、S180细胞与肝癌细胞混悬液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在给药前24h,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ml/只。整个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60min内完成。荔枝核颗粒对小鼠EAC、S180、肝癌的抑瘤实验连续给药10d。结果荔枝核颗粒能够明显抑制EAC、S180肿瘤和肝癌肿瘤的生长(P<0.01);结论荔枝核具有抑制小鼠EAC、S180、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对D-半乳糖诱导的糖基化模型大鼠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150 mg·kg~(-1)·d~(-1),ip)给药8周,诱导糖基化模型大鼠,并于第3周开始给予葛根素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1)·d~(-1))处理6周。测定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含量,以及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肝脏、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葛根素高、中剂量能够明显降低D-半乳糖引起的模型大鼠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并显著抑制糖基化产物的形成(P<0.01);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糖基化反应,恢复胰岛素敏感性,并对糖基化诱致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