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病例1刘××,男,21岁;四川金川县农民,藏族。因双足跟疼痛、肿胀3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见:跛行,左足跟肿大变形,压痛明显,肤温偏高,右足跟轻叩击痛。X线片示:双足跟骨骨质呈膨胀性骨破坏,骨皮质明显变薄,内可见高密度分隔影,考虑骨巨细胞瘤。行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及羟基磷灰石植骨术。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均支持骨巨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2.
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断钉和骨不连的力学机理,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防方法。方法:将静力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在粉碎、横断、斜型骨折模型上测量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和骨折断端间的压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临床随访、分析86例股骨和胫骨骨折静力交锁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改良交锁钉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86例中,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和断钉分别为7例(8.14%)、3例(3.49%)、2例(2.34%)。结论:骨不连是应力遮挡和血供障碍的必然结果;钉-钉间剪力、骨不连又是造成断钉的重要原因。预防方法是使用动力交锁内固定。  相似文献   
33.
冲击波治疗投掷伤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投掷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门诊治疗86例投掷伤患者,其中肱二头肌损伤36例,肱三头肌损伤19例,三角肌损伤17例,背阔肌损伤14例。采用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冲击电压6.0—9.0kV,冲击能量0.030-0.120mJ/mm^2,冲击次数800—2500次,焦点压力6.5—20.5MPa.根据症状缓解情况治疗1-4次,每次间隔2—5d。结果术后随访6-12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优37例,良24例,可18例,差7例;有效率91.9%。结论冲击波是治疗投掷伤的一种无痛、快速、高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中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树章  任先军  廖冬发  欧阳忠 《四川医学》2005,26(11):1207-1209
目的观察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中SOD和MDA水平的影响,并从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角度来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NT-3组)和假手术组。用改良Allen’s WD法以6g×5cm致伤SD大鼠制作大鼠全瘫模型,经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4,8,12,24h,3,7d注入NT-3 20μl(含NT-3 200n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隙置管,不致伤,不给药。术后4,8,12,24h,3,7,14d取血离心,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SOD和MDA吸光度来检测其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SOD水平降低,损伤后3d达最低水平,以后略有回升,脊髓损伤后MDA水平升高,伤后7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NT-3能提高SOD水平和降低MDA水平,减少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从而保护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笔者最近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 2例 ,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 1 ,女 ,6 8岁 ,因车祸致骨盆碾挫伤 ,右髂骨向外移位 ,耻骨联合分离明显 ,会阴部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 ,给予抗休克等对症支持处理一周 ,全身情况改善后转入院。入院查体见 :右下肢呈外旋畸形。留置尿管 ,双侧会阴部散在青紫瘀斑 ,明显增宽 ,可及耻骨联合明显分离 ,双侧腹股沟处压痛明显 ,双髋关节主动活动受限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入院后骨盆平片示 :双侧耻骨下支及耻骨梳骨折 ,耻骨联合分离 9cm。即行耻骨联合分离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在双侧髂前上棘后约 1 5…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重度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不同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螺钉稳定性与PMMA剂量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48块重度骨质疏松模块随机分为A~F 6个实验组(n=8),A组不注射PMMA,B~F组分别向钉道内注入1.0、2.0、3.0、4.0、5.0 m L PMMA后,各组拧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最大拧入力矩(T_(max))。待骨水泥硬化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周围骨水泥的分布情况;随后进行力学实验,测量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并观察模块的破坏情况。结果 B~F组螺钉被PMMA严密包绕,B~F组螺钉周围PMMA的范围逐渐增加。与A组相比,B~F组的T_(max)均有显著提高。B组和C组、C组与E组之间T_(max)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何2组的T_(max)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F组的Fmax均有显著提高。B组和C组、C组和D组、E组和F组的Fmax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何2组的T_(max)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max)、Fmax、PMMA剂量三者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螺钉拔出后,A~F组模块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加。结论 PMMA可以显著提高重度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螺钉的稳定性与PMMA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注射4 m L PMMA可以作为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指掌骨T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采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78.8%。结论使用指掌骨T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特别是对移位明显的MasonⅡ型、III型及MasonIV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对软骨表层细胞(articular cartilage superficial zone cells,ACSCs)衰老的调控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纤连蛋白黏附法分离培养ACSCs,根据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1β处理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SA-β-gal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p21和p53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因子il-6、Mmp-3和Mmp-13 m RNA水平,CellROX试剂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JC-1试剂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最后,取ACSCs设IL-1β处理组和IL-1β+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处理组,检测NAC处理后对IL-1β引起的细胞ROS水平、细胞增殖、SA-β-gal阳性细胞数、p21...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逆行神经营养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28例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给予相应的带蒂皮瓣转移等治疗.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23例创面顺利一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远端1/3坏死,1例改用其他皮瓣修复,1例经长时间换药后逐渐愈合.结论 小腿逆行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但应用时注意皮瓣的适应证,严格按相关操作原则进行手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胸段脊髓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4组,直接冲击组(A组,48只),不做椎板切除手术,直接进行冲击波冲击,冲击参数:发射电压10kV,冲击能量0.250mJ/mm2冲击频率60次/min,冲击次数1000次;手术后冲击组(B组,48只),切除T7~T10椎板,皮肤愈合后行冲击波处理,参数同A组;手术后不冲击组(C组,24只),切除T7~T10椎板,不行冲击波处理;正常对照组(D组,6只),不进行任何处理.A、B、C组义分为处理后4h、8h、24h、72h共4个时间点,D组不分时间点.A、B、C组处理前、后及D组行BBB评分,并经灌注后取T7~T10脊髓标本,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处理后8h、24h、72h时BBB评分均有下降,以8h最低,分别为16.8±0.8分和14.5±1.0分,处理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8h、24h、72h时BBB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但C组和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HE染色均可见脊髓出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且B组较A组损伤程度重;组及D组未见明显脊髓损伤表现.B组脊髓中C-fos蛋白表达最强,其次为A组,均以24h表达最强,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96±0.008和0.293±0.0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及D组表达均不明显,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射电压10kV、冲击能量0.250mJ/mm2的ESW可造成大鼠胸段脊髓一定程度的损伤,冲击时椎板可起到一定保护脊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