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庄建 《广东医学》2002,23(6):553-554
据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新生婴儿的 7‰左右 ,全国每年新生的先天性心脏病人数约为 1 0万~ 1 5万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除极少数病例因病理解剖病变轻微、病理生理对身体的影响不大 ,可以不予特殊治疗外 ,多数病例需要予以治疗。目前 ,除部分病种的先天性心脏病 ,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外 ,绝大多数病例仍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起步较晚 ,虽然早在 2 0世纪 40年代后期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5 0年代先后开展了低温房间隔缺损缝合术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92.
新剂型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敌25%悬浮剂(CRACKDOWN25SC,以下称CD),是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继凯素灵可湿性粉剂之后推出的具有高效、广谱、残效期长和使用安全的新型菊酯类卫生杀虫剂。1996年,在豫南桐柏山以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疟疾高发区,实施了CD浸...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后延迟关胸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心外小儿科收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1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延迟关胸将其分为两组:延迟关胸组118例,其中男99例、女19例;非延迟关胸组54例,其中男47例、女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效果。结果术前机械通气(P0.001)、急诊手术(P=0.023)、体外循环时间(P0.001)是延迟关胸的危险因素;延迟关胸组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延迟关胸组无明显增高(P=0.986);延迟关胸新生儿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延迟关胸组(P=0.006),但是延迟关胸不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延迟关胸不增加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延迟关胸有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4.
5kg以下婴儿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5kg以下婴儿体外循环经验.方法53例先心病患儿,手术年龄(1.93±1.60)月,体重(3.89±0.70)kg.使用StockertⅢ人工心肺机、Dideco901膜肺和Minntech HPH400血液浓缩器.中低温高流量灌注31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11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9例,常温体外循环2例.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经主动脉根部单次灌注.常规使用超滤技术.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09.2±69.2)min,主动脉阻断(62.1±46.4)min.复杂心脏畸形手术均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转流中红细胞压积(Hct)为(26.0±2.7)%,超滤完毕Hct达(33.5±3.6)%,超滤量为(290±143)mL.死亡6例,均为大血管转位的患儿.结论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采取不同的体外循环方式,减少预充量,开展超滤技术,加强心肌保护和脏器保护是提高体外循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5.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1990~2 0 0 2年 66例采用心包剥离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中心静脉压从 (2 3 8±6 2 )cmH2 O下降致术后的 (14 4± 3 2 )cmH2 O ,术后低心排 16例 (2 4% ) ,死亡 1例 (1 5 2 % ) ;明确结核性心包炎 3 6例 (5 5 % ) ,慢性化脓性心包炎 14例 (2 1% ) ,不明病因的 16例 (2 4% ) ;治愈 5 2例 (79% ) ,进步 12例 (3 6% ) ,无效 2例 (3 % )。结论 :作者主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切口 ,心包切除范围应适可而止 ,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心包切除范围 ,并对术中、术后防止急性心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目前病因不明,治疗方式多种,但疗效不乐观.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在临床治疗BPS/IC中取得初步进展,对治疗以往方法无效或者复发的难治性BPS/IC具有短期临床疗效,并且重复注射、联合水扩张治疗安全有效,在膀胱内注射部位、用量、浓度也有初步研究.国内此类研究较少,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筛查法(POS)筛查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CHD)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6-12月在我院分娩或转诊我院的331例新生儿行POS.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或CT检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正常新生儿组、单纯性心脏病组、cCHD组共三组,例数分别为:125例、86例、120例.对三组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血氧饱和度值(SpO2)进行比较分析.对cCHD的SpO2结果及确诊时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组与正常新生儿组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HD组与正常新生儿组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前超声、临床症状及体征联合POS筛查可以减少cCHD漏诊率.结论:POS可作为筛查cCHD的一种辅助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简单、易行,无需特殊培训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有效cCHD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结合胸部多排螺旋CT(MDCT)在先天性大血管病变并呼吸道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支镜检查和(或)MDCT确诊呼吸道狭窄的先天性大血管病变患儿34例,记录及分析首发临床表现,纤支镜下见到的呼吸道狭窄情况、胸部CT结果及经手术确诊的心血管畸形及呼吸道狭窄情况,记录纤支镜及MDCT检查中的不良事件,呼吸道狭窄的处理及转归。结果 (1)共34例纳入研究。其中主动脉梗阻性病变24例,血管环10例;均在NICU或术中完成纤支镜检查,34例术前(33例)和(或)术后(5例)完成CT检查。(2)血管环10例患儿均先经纤支镜检查发现呼吸道外压性狭窄或严重发育不良,提示血管环,呼吸道狭窄以气管中、下段为主,9例经CT证实,1例经手术证实。其中7例为先天性气管狭窄。(3)主动脉病变24例中仅5例术前CT提示呼吸道狭窄,其中1例术前纤支镜显示呼吸道狭窄,余19例均在术中或术后经纤支镜发现呼吸道外压性狭窄;21例有左主支气管狭窄,右主支气管狭窄2例,右下支气管狭窄1例。(4)纤支镜检查34例中2例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5例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余患儿无不良反应;10例上呼吸机患儿带气管插管外出监护室行MDCT检查;4例外出检查后病情加重,需上呼吸机治疗,余20例外出CT检查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5)转归:血管环患儿中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7例单纯血管移植解除呼吸道压迫,其中2例死亡,1例同时行气管重建术,死于气管吻合口肉芽形成的再狭窄;主动脉病变组死亡4例,主动脉矫治术后呼吸道狭窄19例,4例行主动脉悬挂固定术解除狭窄。结论纤支镜检查在先天性大血管畸形伴呼吸道狭窄的诊断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准确、安全、经济及方便快捷的优点,结合MDCT检查可对呼吸道周围结构组织及血管畸形提供更多的信息,危重患儿外出行CT检查存在风险,需评估风险,并由有丰富急救经验的团队陪同外出检查。  相似文献   
99.
病例对照研究常采用条件或非条件logistic分析,生存资料分析常采用Cox比例模型,但多数文献仅纳入主效应模型,然而广义线性模型不同于一般线性模型,其交互作用分为相乘交互与相加交互作用,前者只有统计学意义而后者更符合生物学意义。笔者以SAS 9.4软件编写宏,在计算logistic与Cox相乘交互项同时计算交互对比度、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指标及利用Wald、Delta、PL(profile likelihood) 3种方法的可信区间评价相加交互作用,便于临床流行病学与遗传学大数据分析相乘相加交互作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0.
Background The conventional extra-anatomic bypass is originated from the axillary’s artery and the graft size is often limited due to the small diameter of axillary’s artery. Extra-anatomic bypass graft originating from ascending aorta can improve the graft size and distal perfusion, but need sternotomy which might have higher operative risks compared with axillo-femeral bypass. We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s of extra-anatomic bypass from ascending aorta for atypical aortic coarctation.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February 2008, 5 women aged from 18 to 64 years underwent extra-anatomic bypass from ascending aorta to abdominal aorta or iliac artery bypass for treatment of atypical aortic coarctation. Preoperatively, all patients had hypertension and neede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151 ± 9 mmHg. Ankle pressure index (API) were 0.60 ± 0.23 in left and 0.56 ± 0.23 in right. Average systolic pressure gradient of aortic stenosis was 76 ± 18 mmHg. 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concomitant cardiac operation, includ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Bentall procedure and atrial septal defect repair. Results There was no hospital and late mortality during 58 ± 15 months follow-up (range from 44 to 81 months). Postoperativ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reduced to 126 ± 11 mmHg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ll patients maintained normal blood pressure without medication during follow-up. API was improved to 1.12 ± 0.24 in left and 1.17 ± 0.25 in right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data, P < 0.05). Follow-up computer tomography showed patency in all grafts. Conclusions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ypical aortic coarctation with extra-anatomic bypass originating from ascending aorta alleviates hypertension and low limb isch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