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01篇
  免费   1092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耳鼻咽喉   373篇
儿科学   203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024篇
口腔科学   303篇
临床医学   3106篇
内科学   2334篇
皮肤病学   268篇
神经病学   717篇
特种医学   12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2489篇
综合类   7624篇
预防医学   3667篇
眼科学   471篇
药学   3018篇
  23篇
中国医学   3487篇
肿瘤学   850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968篇
  2012年   1130篇
  2011年   1262篇
  2010年   1519篇
  2009年   1474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1484篇
  2006年   1335篇
  2005年   1324篇
  2004年   1347篇
  2003年   1262篇
  2002年   1137篇
  2001年   1081篇
  2000年   1071篇
  1999年   921篇
  1998年   835篇
  1997年   838篇
  1996年   832篇
  1995年   759篇
  1994年   758篇
  1993年   594篇
  1992年   497篇
  1991年   475篇
  1990年   399篇
  1989年   398篇
  1988年   298篇
  1987年   291篇
  1986年   244篇
  1985年   208篇
  1984年   201篇
  1983年   175篇
  1982年   128篇
  1981年   163篇
  1980年   118篇
  1979年   89篇
  1978年   36篇
  1965年   31篇
  1964年   25篇
  1958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生物芯片在垂体腺瘤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医疗技术发展使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基础研究已显示垂体腺瘤是单克隆起源。但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新近发展迅速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其高效、高通量、高信息量等突出优点。为寻找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以及生物学行为改变相关的分子物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平台。本文就垂体腺瘤分子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生物芯片在垂体腺瘤分子机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更好地了解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特点、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一例确诊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力轻度减退、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意识障碍、继发性癫等,头颅MRI显示白质深部的多发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小环状强化灶.临床病情迅速恶化.其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积聚于小血管内、血管周围间隙和毛细血管内,免疫标记脑组织毛细血管内异型细胞,LCA、CD20、CD79a表达阳性,个别细胞呈ki67阳性.CD3、UCHL-1、CD30、KP-1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 IVLBCL是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和联合化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3.
多发性创伤合并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2%~12%[1].未被发现的颈椎损伤可能在后续诊治过程中发生骨折移位,造成或加重颈髓损伤而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4.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腰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使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病因有外伤、先天性多种疾病、肿瘤、骨病、黄韧带肥厚钙化或者骨化,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者骨化,椎间盘变性、突出,椎体间隙狭窄,软组织向椎管腔突出,致容积变小等。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目前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手术减压成形,解除压迫症状,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由于此病病因复杂,术后部分患者复发,二次手术往往不能进行,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本组在2005年3月-2007年5月对25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8条患肢的曲张大隐静脉采用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逆行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并同时用点状抽剥法治疗小腿散在曲张浅静脉。结果随访1~24个月,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术式简便、创伤少、疗效可靠、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6.
我科于1972~1982年间收治椎管内转移瘤20例,约占同期81例椎管内各类肿瘤的25%。现就本组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临床资科 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11~72岁,其中40~60岁者占半数。 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腰背疼痛者7例,放射性痛及束带感者9例,腰背疼痛和神经根症状同时出现者2例,肢体瘫痪者2例。本组病例最后均有下肢瘫痪和尿潴留、便秘等。自首发症状出现到发生  相似文献   
87.
我79岁了,6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肺不张。经治疗好转,肺不张范围缩小,但一到冬天就反复发作。2006年5月拍胸片,肺部仍有炎症。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请问.我该做什么检查,该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庆大霉索、诺氟沙星、小诺米星、复方丹参等注射液及其少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西药针剂等进行综述,了解其各自的致敏程度。  相似文献   
89.
90.
本文对1984年1~3月和1985年3~8月共107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急性期血清抗RSV特异性IgM抗体,并与病毒分离和/或中和试验比较,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71.8%。RSV感染患儿发病后3天内大多数病例即可从血清中检测出RSV-IgM,因此该法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