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株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rus,VDPV)及其引起的VDPV循环(Circulating VDPV,cVDPVs),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对全省2009-2011年997例AFP病例及90例的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分离的脊灰病毒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9-2011年,从24例AFP病例和7例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得到38株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其中,36株发生突变,变异率均<1.0%,最多变异个数为5个.脊灰病毒阳性AFP病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结论 2009-2011年分离到的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局部地区出现高变异株,未发现VDPV,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23.
误诊为颅内肿瘤的炎症性病灶的立体定向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 1992年以来 ,用立体定向技术对 13例可疑颅内肿瘤的患者进行活检 ,确诊为炎症性病变 ,并且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现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8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3岁 (16~ 6 9岁 )。病变类型 ,术前诊断胶质瘤 9例 ,胆质瘤 4例 ,病灶均较深在且较小 ,平均 5 .9cm(4~ 11cm )。立体定向术后诊断为脓肿 7例 ,炎症病灶 6例 ,均做活检及病理。针对脓肿给以穿刺引流并脓腔注药 ,针对炎症病灶给以静脉输注抗生素。1.2 方法1.2 .1 安装立体定向仪头架 手术体位以坐位为主 ,体质较差者平卧位。采取局麻 4点固定头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及单独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2分的本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BPH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口服西地那非25mg,每日一次+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对照组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两次,疗程8周.治疗后组间比较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QOL)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PSS明显下降,IIEF-5明显改善,QOL明显改善(P<0.05),两组Qmax和PV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下尿路症状优于单独应用坦索罗辛,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 OSSTEM 种植体治疗口腔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 OSSTEM 人工牙种植,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3、6、9、12、18个月的随访及临床观察,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随访本组全部病例发现,种植成功率97.1%,仅2例患者失败,其余患者各项指标良好。结论:OSSTEM 种植牙可以获得与天然牙功能、结构以及美观效果十分相似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扁豆凝集素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将血清甲胎蛋白(AFP)分为AFP-L1,AFP-L2,AFP-L33条电泳带。结果肝细胞癌(HCC)患者的AFP-L3阳性率为59.6%,显著高于肝硬化(5.4%)等良性肝病组。其中AFP-L3阳性的2例肝硬化患者均在以后观察阶段被诊断为HCC,且AFP-L3显示阳性,提示肝癌的存在和发生,先于B超、CT等影像学手段。直径为2cm以下的单发性小肝癌的AFP-L3阳性率为27.3%,AFP-L3与AFP值无相关性。结论AFP-L3的测定对于AFP阳性时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崔志强  章翔  修波  吴景文  孟庆芬 《医学争鸣》2001,22(23):2182-2182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 12 (男 8,女 4)例 ,平均年龄 5 5 .5 (4 0~6 7)岁 .病程 6 h~ 3d.均表现为意识障碍 ,浅昏迷 7例 ,中度昏迷 4例 ,深昏迷 1例 ,都有不同程度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升高、心率快、血压增高、呼吸较急等 .发病 6 h内均行 CT检查 ,因脑室出血至四脑室者 5例 ,脑出血破入侧脑室 ,流至四脑室者 4例 ,小脑出血破至四脑室者 3例 .第四脑室的出血量 4.0~ 6 .5 m L ,平均 5 .1m L .原发脑室出血 2 5~ 34 m L ,平均 2 8m L ,原发丘脑出血 18~ 2 4m L ,平均 2 1m L ,原发小脑出血 5~ 12 m L ,平均 7.4m L .1.2…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69岁。因左拇、示、中指疼痛并麻木2年,加重伴功能障碍3个月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拇、示、中指麻木、疼痛,在门诊以颈椎病给予牵引、理疗,症状无明显改善。1年后又出现腕部疼痛,以夜间痛明显,在外院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也无明显效果。3个月前,手指麻木症状加重,伴手指精细动作受限,握捏困难。临床检查:左手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感觉明显减退,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环、小指屈曲受限,  相似文献   
29.
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痫灶定位的精确性得到了提高,癫痫外科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脑皮层电凝热灼术为近十几年来新兴的手术治疗方法[1-3],本文就其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脑皮层电凝热灼术治疗癫痫的机制:这是一种热损伤手术技术,目的是毁损癫痫灶,减轻与癫痫皮质相关的癫痫发作,其机制与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ultiple ubpial transection,MST)治疗癫痫的机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0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有效阻断脊灰野病毒及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发生或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87份血清标本来自7个市﹤1岁、1~2岁、3~4岁、5~6岁、7~11岁、11~14岁、15~19岁、≥20岁人群,采用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结果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是94.9%、95.8%、95.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分别是1︰130.5、1︰134.1、1︰121.9。抗体GMT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地区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省群体免疫水平较高,能够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及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发生或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