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伽玛刀.它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头部靶点的坐标位置,然后用高能射线单次集中照射,使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脑外科技术.目前,伽玛刀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1996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OUR旋转式伽玛刀,截止2006年12月,治疗了4 601例患者.本文就我科伽玛刀治疗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2.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1年12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者1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30岁,平均13.85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膀胱直肠障碍;并发下肢运动障碍4例,腰骶部放射痛2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深部电极脑电图证实为单侧颞叶内侧的癫癎患者进行伽玛刀和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术疗效的区别。方法:2008年3月~2011年8月,深部电极脑电图确认为单侧颞叶内侧癫癎的患者,据深部电极脑电图所显示的异常范围引导,随机进行伽玛刀治疗和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术。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结构时,周边剂量8~13 Gy,平均9.3 Gy,中心剂量16~26 Gy,平均18.5 Gy,50%等剂量曲线;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术时,毁损温度70~90℃,平均76.3℃,毁损时间90~120s,平均108.5s,毁损间隔3 mm。结果:术后24~65个月,随访可及的21例伽玛刀治疗,其中癫癎完全缓解(Engel Ⅰ级)2例,癫癎发作很少和几乎消失(EngelⅡ级)3例,显著的改善(Engel Ⅲ级)8例,不显著的改善(Engel Ⅳa级)7例,无改变(Ⅳb级)1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术10例,其中癫癎完全缓解(Engel Ⅰ级)5例,癫癎发作很少或几乎消失(EngelⅡ级)2例,显著的改善(Engel Ⅲ级)0例,不显著的改善(Engel Ⅳa级)2例,癫癎发作更重(ⅣC级)1例。应用SPSS 17.0分析,两组完全缓解(Engel Ⅰ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完全缓解和癫癎发作很少和几乎消失(Engel Ⅰ级+Ⅱ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对深部电极脑电图证实为单侧颞叶内侧癫癎的患者,SRT的完全缓解率和癫癎基本控制率都高于伽玛刀治疗者。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68岁,因右侧下肢无力9个月,截瘫2个月入院。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不伴疼痛,未就诊。此后逐渐加重,6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诊为“右膝关节积液”,行右膝关节置换术,4个月前出现排尿困难,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摘除+膀胱造瘘西方世界个月前出现截瘫伴剑突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25.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期。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对于不同患者如何选择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肺癌脑转移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癌脑转移患者选择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1996年11月至2011年1月,立体定向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患者399例。其中男237例,女162例;年龄3~75岁,平均38.3岁。结果立体定向活检联合伽玛刀治疗140例,113例获明确的病理结果(95%)。立体定向囊腔抽吸间质内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160例,67例随访60~144个月(平均114个月),肿瘤总体控制率为89.6%。平均生存时间为110±9个月,5、10年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8.1%和67.2%。立体定向囊液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78例,囊液抽吸后体积缩小率为15%~68%(平均52%),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3.1%,总生存期为16个月,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1%和32.1%。立体定向引导微电极植入联合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痫21例。6~36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癫痫的有效控制率为71.4%。共发生与联合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9例(4.8%)。结论联合治疗有效可行,可互补两种治疗的优缺点,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影像及临床表现两方面评估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应用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52例,发病年龄18~77岁,平均47.1岁。20例(38.5%)为开颅手术后复发或残留,32例(61.5%)根据典型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面部麻木29例(55.8%),咀嚼无力11例(21.2%),继发三叉神经痛10例(19.2%),复视4例(7.7%)。52例中以实质性为主44例(84.6%),囊实混合性8例(15.4%)。其中2例囊实混合型肿瘤先行立体定向肿瘤囊液抽吸内放疗术,然后重新行核磁定位行伽玛刀治疗。肿瘤体积平均7.2cm3(0.5~38.2cm3)。肿瘤周边剂量11~17Gy,平均13.9Gy;等剂量曲线平均为47.9%。结果随访的最短时间为12个月,最长时间为156个月,平均61个月。从临床症状上看,35例(67.3%)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14例(26.9%)同治疗前,2例(3.8%)加重。肿瘤变化:本组随访影像显示伽玛刀后肿瘤基本消失的8例(15.4%),肿瘤体积萎缩的32例(61.5%),体积较伽玛刀前无明显改变的9例(17.3%),体积增大的3例(5.8%),肿瘤总控制率94.2%(49/52)。结论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并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8.
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呈缓慢侵袭性生长,病程较长,一般很少发生转移。常发生在颅底斜坡、鞍区和脊椎骶尾部。颅底脊索瘤部位深在,而且侵犯周围骨质、颅神经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全切十份困难,而且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其治疗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预后相对较差。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及治疗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在放射外科治疗技术方面。木文将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放射外科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囊液引流结合伽玛刀在治疗囊性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囊液引流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79例,伽玛刀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2~28 Gy(平均18.7 Gy)。结果囊液抽吸前肿瘤体积为4.5~72.3 ml(平均25.6 ml),抽吸或引流囊液3.5~45.4 ml(平均16.2 ml),抽吸后肿瘤体积为1.8~30.1 ml(平均12.3 ml),体积缩小率为15%~68%(平均52%),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3.1%,总生存期为1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32.1%。结论立体定向囊液引流结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转移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3-D超声在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神经导航系统很难解决开颅手术中的脑组织移位问题,单纯利用术前影像资料在术中无法进行准确导航,术中需要实时进行调整。术中3-D超声使用方便、快速,可以获得更新的高质量3-D图像,用其导航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移位所带来的误差;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多次进行,可较好地解决脑组织移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