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51.
<正>设计意图:百变棒质地柔软、轻巧、可弯曲、便于携带,是幼儿喜爱的户外运动器械之一。本次活动主要利用百变棒可拼可摆、便于取放的优势进行游戏,同时融入“小小侦察兵”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探索、创新百变棒的多种玩法,锻炼幼儿跳跃、钻、爬等运动能力,从而使其感受“一物多玩”的乐趣,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黄芪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黄芪预处理组(黄芪组)、IR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黄芪组于术前1周给黄芪注射液,其他两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制备IR模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指数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黄芪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减少(P〈0.05),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但bc l-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预处理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来保护IR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3.
目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角度,观察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2006-12在承德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即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0.1g/(kg·d),0.2g/(kg·d)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1周灌服黄岑茎叶总黄酮和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1h。②实验评估:实验结束后快速取大鼠心脏,石蜡切片,采用DNA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反应强度。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 ̄0.01),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Bcl-2表达增高(P<0.05)。③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低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组(P<0.05),Bcl-2表达高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组(P<0.05),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不同剂量的黄岑茎叶总黄酮阻抑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NBP低剂量预处理组(低剂量组)、NBP中剂量预处理组(中剂量组)和NBP高剂量预处理组(高剂量组),每组24只大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20 mg/kg、40 mg/kg、80 mg/kg NBP预处理。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免疫印迹法检测5-HT蛋白水平。结果 NB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低剂量组(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中5-HT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低、中、高剂量组的5-HT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5-HT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均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上调缺血海马半暗带区5-HT表达。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持续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局部应用对兔硬膜外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行椎板切除术,每只兔的背部均为3处切口,分别切除L1、L4、L7棘突、椎板,显露硬脊膜囊。将术后存活的22只白兔施行手术的66个节段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直接缝合)、几丁糖组(放置几丁糖膜)和冲洗组(持续灌洗72h后在拔管前注入透明质酸钠)。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和光镜检查并采用Rydell评分标准和改良Nussbaum评分标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硬膜外大量瘢痕组织填充,与周围组织难以分离;几丁糖组硬膜外瘢痕增生不明显,与硬膜之间有明显间隙,可与硬膜分离;冲洗组可见硬膜与肌肉组织之间为脂肪浸润和少量瘢痕出现,与硬膜部分粘连,易于分离。对3组的Rydell评分和改良Nussbaum评分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冲洗组和几丁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将此两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冲洗和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是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6.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它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正常人体各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毗邻关系复杂,不易记忆,实践性强,也是历届学生认为难学、难记、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临床学习打下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 SSTF预处理组(SSTF组,于手术前1周分别给予SSTF 50、 100、 200mg·kg-1·d-1).灌胃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24h观察其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SSTF预处理可改善术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减少脑梗死体积;与I/R组比较,SSTF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MDA含量增加,提高SOD活力. 结论: SSTF预处理可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T_12^L_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2~T5椎体周围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为胸腰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1具脊柱标本上对前纵韧带、膈肌脚、腰大肌、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将脊柱胸腰段及腰椎紧密包围其中,形成软组织夹板,各椎间盘将各椎体分隔,形成独立的软组织间室。结论:提出T12~T5椎体软组织夹板的概念,该夹板由双侧膈肌脚、腰大肌与前、后纵韧带组成,诊断胸腰椎骨折时应注意该夹板的完整性;治疗时要利用T12~T5椎体软组织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以达到解剖学复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半吻合、半埋入法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半吻合,半埋入法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于骨骼肌 上在选定肌桥的两端各做一“丁”宁形切口,横切口与肌桥长轴垂直,纵切口则与其平行,深度以能将神经断端埋入为宜,然后,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埋入相应的两个纵切口内,神经断端浅部一半的神经外膜与横切口处的肌外膜对齐,并做缘对缘吻合,纵切口处的肌外膜彼此吻合,结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吻合牢靠,神经纤维于肌束间隙,外膜下顺利通过肌桥与远端吻合,功能得到恢复,结论:半吻合,半埋入法是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0.
改进前后TA-Fe法媒染肾微血管和肾小管效果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A-Fe法媒染肾微血管[1,2],为肾微血管构筑和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但是因其需湿片摄影,时间要求严格。而自然干燥后切片易收缩卷曲、脱落,无法保存原始材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此,我们对TA-Fe法进行了改进,结果令人满意。它既清晰地媒染微血管,又良好显示了肾微血管与肾小管的关系,切片可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