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17例,发生率13.1%。坏死皮瓣>5cm的重度坏死1例,占5.9%,2cm~5cm的中度坏死7例,占41.2%,<2cm的轻度坏死9例,占52.9%。轻度坏死的9例患者给予伤口更换敷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涂抹等对症治疗后痊愈。中重度皮瓣坏死的患者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予以植皮治疗。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切口设计、皮瓣游离、电刀使用和皮下积液等因素有关,针对上述因素进行改进可以有效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胫骨长段骨缺损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采用带皮瓣腓骨移位或单纯带血管蒂腓骨移位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及胫前软组织损伤 ,经随访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1 6~ 5 4岁。骨折部位 :胫骨中 1 /3段 1 9例 ,下 1 /3段骨折 1 1例 ;车祸伤 1 8例 ,压榨伤 1 0例 ,坠楼致伤 2例。所有患者均为胫骨 型骨折 ,开放性伤口 ,骨折段长 3~1 0 cm,骨折碎片为 4块以上。受伤至手术时间 ,最短6小时 ,最长 1年。本组单纯胫骨粉碎性骨折 1 8例 ,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瓣移位予以重建 ;合并胫前皮肤挫灭、脱套或缺损 ,周围皮肤张力高 ,创面污染较重 ,5例行…  相似文献   
14.
CT脊髓造影诊断椎管内占位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value of omnipaque myelography and CT myelography in 77 cases of intraspi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51 extramedullary and 26 intramedullary confirmed by operation) was reviewed. In 69 case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accurate, but not in the other 8 cases. It is not advisab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o have both myelography and postmyelography CT scan done for all intraspi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For most of the extramedullary tumors, myelography alone proved to be adequate. For intramedullary lesions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myelography was inconclusive and postmyelography CT scan as a supplementary procedure wa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情况加以分析及探讨。对同行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误及医疗纠纷发生。方法:就本院及我科自199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500例胸外伤(并血气胸)合并其它专科外伤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术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以下8种意外。结论:(1)应树立高尚医德。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生命高于一切。(2)手术前要对局部解剖有充分了解,尽量避免损伤血管致大出血而加重损伤。(3)应重视每一个手术,手术无论大小。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须严肃认真对待,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到防患于未然,准备好应对措施。(4)术后应严格检查,排除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右心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CT PAOI 评价肺栓塞(PE)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整理本院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并确诊的70例 PE患者的 CT PAOI、右心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PAOI和右心室/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比(RVd/LVd)、主肺动脉直径(MPAd)、上腔静脉直径(SVC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AOI与Pa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2;PAOI与RVd/LVd、WPAd、SVCd及P(A-a)O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63~0.675之间;PAOI与 SaO2不相关。结论 CT PAOI可以用来评估PE的严重程度,但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女性骨密度峰值阶段腰椎骨密度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探讨青年女性瘦身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一组25~35岁的女性志愿者,采集每位志愿者的一般信息(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依据BMI将其分为两组,瘦型(BMI21.4)和胖型(BMI≥21.4)。利用Midways pro定量CT(QCT)分析系统,测量脐水平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腹壁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腰椎2~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腹脂比(VF/SF)及腰椎平均BMD(vBMD)。两组间体脂参数、vBMD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vBMD与体脂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纳入共计95名志愿者,其中瘦型43名,胖型52名。两组间VFA、S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3;两组间腰臀比、VF/SF、vBMD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腰椎vBMD与VF/SF呈显著性相关(r=0.381,P=0.034)。结论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与BMI、腰围、臀围、VFA、SFA不具有相关性,与腹脂比(VF/SF)显著相关。青年女性科学瘦身不会降低机体骨密度储备。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4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和X线平片比较. 结果 124例寰枢椎病变中,骨折42例,旋转性脱位7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先天性畸形5例.其中X线诊断89例,常规CT诊断109例,MIP诊断121例,SSD诊断122例,MPR及VR诊断124例.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最佳方法;寰枢椎骨折的3D和MPR重建是轴位CT扫描有价值的补充,与常规CT和X线平片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寰椎椎动脉沟处后弓的高度和髓腔的高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根据其髓腔的大小进行分型。方法:从本院PACS系统中回顾性调取白2011年6月~2012年4月CT扫描重建中包含枕骨粗隆至C3水平患者的资料,排除寰椎有骨折、肿瘤、畸形等相关病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