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0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人工化活性半月板的预制和再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以纤维软骨细胞 - 胶原复合物构建半月板 . 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纤维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 将传代细胞种于胶原支架上 , 再将细胞 - 胶原复合物种于 12只小裸鼠皮下 , 6只小裸鼠仅种植胶原支架作对照 , 再行大体学、组织学、超微结构分析 . 结果传代培养细胞于小裸鼠体内生长、合成自身基质 , 胶原支架逐渐降解 ,12周实验组可见半月板样组织形成 , 细胞和胶原基质排列随时间发生变化 . 结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可在胶原支架上生长繁殖 , 胶原模板可降解、无毒、无免疫排斥反应 , 是理想的生物材料 .  相似文献   
32.
目的构建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将含有TGF-β1基因cDNA的pACCMVTGF-β1质粒和pJM17质粒在腺病毒包装细胞中共转染,制备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5/CMV-TGF-β1并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稳定、滴度高(5~10×107pfu/ml).结论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的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疗法治疗骨骼、肌肉组织缺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3.
颈椎病外科治疗选择及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报告4 585例脊髓型颈椎病,对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全部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术,其中335例于术后6个月~2年再次手术.术后985例随访5年7个月~17年,平均7年7个月.结果功能评价,优476例(48.32%)、良335例(34.01%)、可94例(9.54%)及差80例(8.13%).手术疗效与病变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减压程度和颈椎稳定性相关,病程在6个月内的患者疗效优于1年以上者(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远期效果是肯定的;手术时机、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术等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4.
众所周知 ,任何一个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三种因素来维持 ,即骨骼的关节面固有几何形状、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一般来说 ,相吻合的关节面角度越大关节愈稳定 ;反之 ,关节所固有的稳定性就差 ,更多地依赖关节囊、韧带、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来增强其稳定性。早期膝关节假体的机械限制设计虽然提供了足够的机械稳定性 ,但是这种设计使植入的假体柄和骨界面之间会产生过多应力 ,因此产生了较高的松动率[1] 。目前 ,临床上广泛使用具有较少机械限制性膝关节假体 ,其稳定性主要依靠关节囊、韧带和周围肌肉等软组织来维持 ,它虽能有效降低假体的松…  相似文献   
3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松林  吴宇黎  周维江  张穹 《中国骨伤》2002,15(12):712-7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20例(244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远端血栓33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11例,DVT发生率26.4%,未发生1例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6.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疗效与并发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Pauwels首先提出将张力带(tensi nband)原理用在骨折的内固定,Muller等推荐该法。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在骨折处平行插入两根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在骨折张力侧环绕克氏针上、下固定,使骨折端承受的张力转移到张力带上,使整个骨折端上存在单纯压应力,共间摩擦增大而对位稳定,能够早期功能锻炼,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该法已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7.
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细胞的原代分离及体外培养,了解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对其生长和去分化趋势的影响。方法:(1)用自制消化瓶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并培养、传代;(2)锥虫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测定克隆率;(3)比较EGF对软骨细胞增殖以及去分化趋势的影响。结果:(1)自制消化瓶能在3h内将软骨碎块消化完毕;(2)细胞存活率为88.4%,克隆率为29.4%;(3)EGF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P〈0.05  相似文献   
38.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全(DDH)的外科技术。方法:47例(54髋)因髋关节发育不全引起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男8例,女39例。随访12个月~14年,平均53个月。结果: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优8例(17~18分)、良30例(13~16分)、中8例(9~12分)、差1例(<8分)。结论:根据髋关节脱位的程度可将髋关节发育不全分成四度,其中Ⅰ度、Ⅱ度为半脱位型;Ⅲ度、Ⅳ度为全脱位型。DDHⅠ度,即低位半脱位,髋臼加深为其手术要点;DDHⅡ度,即高位半脱位,通过上移髋臼假体可以避免植骨;对于DDHⅢ度、Ⅳ度则使用小型髋臼假体并且植骨。我们提出的分类方法较Crowe方法简便且实用,特别是对髋臼的处理有指导意义。对髋关节发育不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只有当疼痛和功能障碍非常明显而保守治疗无明确效果时采用  相似文献   
39.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自体骨 -骨膜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探讨骨膜间充质细胞对关节透明软骨组织全层缺损修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以成年兔胫骨内上侧的骨 -骨膜组织作为供体 ,镶嵌式植入兔自体髌股关节之股骨滑车关节软骨等大、相同形状的全层缺损区 ,术后 4~ 2 4周分别对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织与缺损周围组织完全愈合 ,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显示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组织。结论 自体骨 -骨膜组织移植修补关节软骨缺损可以诱导关节软骨缺损以透明软骨方式进行修复 ,这为临床应用自体骨 -骨膜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纤维软骨细胞-胶原复合物修复半月板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纤维软骨细胞-胶原复合物对半月板损伤的修复作用,分离提取狗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种植于自制胶原模板上形成细胞-胶原复合物,将18只狗随机分为3组,在狗的外侧半月板作一楔形缺损,缺损内分别植入细胞-胶原复合物、胶原或不作处理,在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植入的复合物形成与正常半月板相似的组织,胶原支架逐渐降解,而胶原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仅少部分修复或无修复。提示,这一新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