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再通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取栓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比,术后90 d使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临床愈后。结果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后血管再通8例,术后发生脑内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死亡3例;术后NIHSS评分均值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90 d生存率66.7%,其中mRS为0~2分的良好率为33.3%。结论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能提高患者抢救生存率及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中的应用经验,以减少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1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71.3岁。5例联合应用off-pump 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杂交技术治疗,其余26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off-pump CABG。9例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16例以左乳内动脉为惟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或桡动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1例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到无名动脉。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无吻合口。结果5例"杂交"手术患者共经PTCA植入支架6枚,26例胸骨正中开胸患者移植血管74支(2~4支/例),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4例,明显缓解7例。发生心房颤动2例,行二次开胸手术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29例,随访3个月~3年,失访2例。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行"杂交"手术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再发,其余28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ff-pump 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干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独特的解剖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9年4月共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患者150例,其中干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13例.结果 本组13例患者的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类型:单纯右室流出道狭窄2例,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狭窄3例,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瓣环狭窄8例;室间隔缺损为干下型,直径1.5~3.0 cm;主动脉骑跨率30%~50%.全组治愈12例,死亡1例,病死率7.7%(1/1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1个月至6年,紫绀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复查心脏超声,4例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1例室水平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9例右室流出道未见残余梗阻.结论 干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高,精确的室间隔缺损补片远端缝合技术、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的充分疏通,尽量减少跨瓣环补片和较小的室间隔缺损补片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去分支化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14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对14例腹主动脉去分支化联合腔内隔绝术患者,术后实施密切观察肠道、肾脏、脊髓缺血的症状与体征,严密血压监控、抗栓治疗和营养管理以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措施.结果 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复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无造影剂渗漏,住院(26.9±7.5)d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复杂胸腹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严密的专科监测,细致的病情观察、精细化的治疗与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背景:国内外尚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系统来评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主观听力改善是判断鼓膜成形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 目的:观察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膜成形后听力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耳屏软骨环-软骨膜行鼓膜成形后患者240例随访3年,追踪观察鼓膜生长情况及行纯音听阈检查,并记录患者日常生活中听力改善情况。对可能影响疗效的10项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可能影响鼓膜成形后听力的因素进行筛选,按其作用大小依次为:鼓膜成形前气导听阈平均值、干耳时间、病程、年龄。主观听力的改变与客观听力的改变具有相关性。鼓膜成形前气骨导差与鼓膜成形后主观听力情况的比较83.3%鼓膜成形后主观听力有明显改善;鼓膜成形后气导阈值与主观听力改善的比较,鼓膜成形后主观听力有明显改善(83.9%)。鼓膜成形后气导听阈下降≤10 dB的患者中54.5%有主观听力改善;而气导听阈下降30 dB以上时,97.8%的患者主观听力改善。提示主观听力改善的程度与鼓膜成形后气导阈值下降的程度成正相关,鼓膜成形后气导听阈下降越多,其主观听力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97.
摘 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及小剂量普通肝素对其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35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浆凝血指标及血小板作为正常参照。 94例确诊为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小剂量普通肝素+化疗)和单纯化疗组,所有化疗均采用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观察三组的凝血指标变化、血小板、血栓发生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 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达50.4%,最高达7.52g/l(正常范围:2~4g/l),D-二聚体升高达24.3%,最高达2.18mg/l(正常范围:0~1mg/l)。D-二聚体、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NSCLC经过小剂量普通肝素处理后,Fib、D-二聚体及血小板均有明显下降(P<0.01),APTT时间有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NSCLC患者存在凝血异常,血浆D-二聚体、Fib、APTT的水平可作为预测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小剂量普通肝素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未见普通肝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8.
正《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临床研究、社区人群防治、综述、诊治分析、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剖宫产术全麻的安全方法.方法 待手术医师消毒铺单,护士清点计数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麻醉诱导,静注地塞米松10 mg、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琥珀胆碱2 mg/kg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产妇意识消失后,立即开始手术.胎儿取出后,静脉追加芬太尼0.1 mg、维库溴铵4 mg,丙泊酚(靶控3.0~3.5 μg/ml)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同时手术医师于子宫壁注射缩宫素10 mg.连续监测产妇术前、术后BP、HR、SpO2,观察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手术顺利,产妇术中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子宫收缩良好.麻醉诱导开始至胎儿娩出4~6 min,所有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均≥8分.结论 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琥珀胆碱2 mg/kg用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的剖宫产术全麻,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提高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2011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3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岩斜区脑膜瘤,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8例。全切除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最高(P〈0.05),而次全切除与大部分切除相比,其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次全切除是一个合理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